首页> 中文学位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三种移植途径在急性肾梗阻模型中的归巢研究
【6h】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三种移植途径在急性肾梗阻模型中的归巢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章 大鼠MSCs的复苏、传代及荧光染色

1.1 背景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方法

1.4 实验结果

1.5 讨论

1.6 结论

1.7 附图

第二章 大鼠单侧可复性输尿管梗阻模型的建立

2.1 背景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4 实验结果

2.5 讨论

2.6 结论

2.7 附图

第三章 三种移植途径的技术内容

3.1 背景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

3.5 讨论

3.6 结论

3.7 附图

第四章 三种移植途径的活体成像分析

4.1 背景

4.2 实验材料

4.3 实验方法

4.4 实验结果

4.5 讨论

4.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急性肾梗阻是泌尿外科常见病,若治疗不及时,则向肾脏间质纤维化方向发展,导致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最终结局为终末期肾衰竭。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作为研究治疗肾脏疾病的一种新手段,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MSCs移植目前尚没有统一标准,而不同移植方式影响MSCs的归巢,同时归巢又是MSCs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通过可复性左侧输尿管梗阻的大鼠模型来模拟临床急性肾梗阻的病变,采用经肾动脉、尾静脉、包膜下三种方式移植荧光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iRlabeled bone marrow-derived MSCs,DiR-BM-MSCs),结合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in vivo imaging system,MS)对细胞在体内的归巢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及评价,为后续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创新点:1、目前尚没有关于此三种移植方式归巢效率的评价研究;2、采用IVIS直观观察DiR-BM-MSCs的归巢过程。
   方法:1、4W龄雌性SD大鼠,SPF级,3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个组:肾动脉组、尾静脉组和包膜下组,每组每个时间点各5只大鼠;2、复苏传代大鼠BM-MSCs,并进行荧光染色;3、建立可复性左侧输尿管梗阻模型(reversable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R-UUO);4、三个实验组分别经肾动脉、尾静脉、包膜下移植DiR-BM-MSCs;5、移植后1h、48h采用IVIS检测各实验组在体和离体脏器的归巢情况。
   结果:1、复苏传代后的SD大鼠BM-MSCs状态良好,经荧光染料染色后发光效果稳定,随细胞浓度的增加,荧光强度与其成相关性增加;2、成功建立了大鼠可复性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提高了模型的均衡性和稳定性;3、建立并完善了三种移植方式的技术内容;4、静脉移植组中MSCs在左侧受损肾脏的归巢率大于右侧正常肾脏(P<0.05);5、MSCs不同移植方式在梗阻侧肾脏的早期归巢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MSCs具有向梗阻肾脏归巢的特性;2、MSCs早期归巢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包膜下组、肾动脉组、尾静脉组;3、三种移植途径的早期移植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包膜下移植、肾动脉移植、尾静脉移植。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移植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