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海省虎头崖矿区地球化学找矿方法评价
【6h】

青海省虎头崖矿区地球化学找矿方法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前言

1.1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1.2.1 国外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1.2.2 国内勘查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采取的研究方法和完成的工作量

1.3.4 论文取得成果与认识

2.区域与矿床地质

2.1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区域地层

2.1.2 区域构造

2.1.3 区域岩浆岩

2.1.4 区域矿产

2.2 矿区地质

2.2.1 矿区地层

2.2.2 矿区构造

2.2.3 矿区岩浆岩

2.2.4 矿体地质特征

2.2.5 围岩蚀变特征

2.2.6 矿石特征

3.勘查地球化学工作方法

3.1 岩石原生晕找矿法

3.1.1 野外工作方法

3.1.2 样品加工与测试

3.2 土壤次生晕找矿法

3.2.1 野外工作方法

3.2.2 样品加工与测试

3.3 深穿透地球化学工作程序

3.3.1 野外工作方法

3.3.2 样品加工与测试

4.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特征

4.1 测试数据的含量特征

4.2 异常下限值的确定

4.2.1 传统迭代法

4.2.2 相对累积频率

4.2.3 多重分形

4.3 不同方法对比分析

5.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及异常评价

5.1 元素特征值比较

5.2 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综合评价

5.2.1 试验剖面地质特征

5.2.2 综合评价

5.3 找矿元素的叠合异常

5.3.1 北区异常特征

5.3.2 南区异常特征

5.3.3 叠合异常的有效性评价

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参与的项目及公开发表的论文与著作

展开▼

摘要

本文以青海虎头崖矿区6km2为研究区域,在研究区共测剖面10条,其中试验剖面1条,通过分析区域和矿质地质背景,运用传统迭代法、相对累积频率法和多重分形方法得出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下限值,并分析数据特征值、提取地球化学异常信息,并对试验剖面开展勘查方法有效性评价。
  研究发现,传统迭代法计算量繁杂且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大;相对累积频率法只强调元素含量值的频率分布,忽略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信息。多重分形方法可以克服传统迭代方法在使用K值上的主观限制的缺陷,并充分考虑元素的分布频率和空间分布特征,计算结果更加客观。
  通过在PD2试验剖面开展有效性评价可知,原生晕和次生晕均能显著又清晰地反映异常现象,在已知矿点、断层和破碎带反映很强烈;电吸附异常吻合度高、对应性好,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其分布位置及其矿化趋势,从而提高找矿效果、提高寻找隐伏矿体精确度;烃类异常大多分布于矿体两侧地表投影点附近,具有异常迁移的特点;由于有机烃各组分存在一定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可导致其迁移过程,但是能与主要矿化富集地段相对应。
  四种方法在已知矿带附近所反映出来的异常强度高,说明这四种方法在虎头崖矿区很好的反映了矿点的位置,指示了隐伏矿体的赋存部位,具有一定的试验效果,对寻找深部隐伏矿体具有指导意义,这表明在PD2剖面开展方法有效性试验具有一定效果。
  通过数据标准化,将矿区北区和南区的原生晕与次生晕元素含量值叠合,得出原生晕和次生晕的异常峰值叠合性好,在矿体上反映显著,从而进一步说明原生晕和次生晕找矿方法的有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