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6h】

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双电层电容器概述

1.1.1 双电层电容器的原理及结构

1.1.2 双电层电容器的特点

1.2 双电层电容器的应用

1.2.1 双电层电容器在运输业领域的应用

1.2.2 双电层电容器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1.2.3 双电层电容器在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

1.2.4 双电层电容器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1.3 双电层电容器的市场前景

1.4 双电层电容器研究现状

1.4.1 粘结剂研究现状

1.4.2 导电剂研究现状

1.4.3 活性材料研究现状

1.4.4 制备工艺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仪器设备

2.2 实验主要原料

2.3 实验过程

2.3.1 极片制备

2.3.2 双电层电容器的组装

2.3.3 双电层电容器的制备

2.4 测试与分析

2.4.1 表观形貌分析

2.4.2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2.4.3 电化学测试

2.5 计算公式

3 电极材料研究

3.1 引言

3.2 粘结剂研究

3.2.1 不同粘结剂下涂布样的电镜分析

3.2.2 不同粘结剂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3.3 导电剂研究

3.3.1 导电剂及其涂布样的形貌分析

3.3.2 不同含量多层石墨烯与炭黑的电极电化学性能

3.4 活性炭研究

3.4.1 活性炭吸附脱附分析

3.4.2 活性炭比表面积与孔容对比电容的影响

3.4.3 不同活性炭的倍率特性

3.4.4 平均孔径与中孔含量对倍率特性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浆料配比组成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炭黑含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4.3 粘结剂组成的研究与优化

4.3.1 正交实验

4.3.2 验证实验

4.3.3 结果与讨论

4.3.4 最优粘结剂组成下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4.4 液固比例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压制对电极组织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压制压力对极片压缩率的影响

5.3 压制压力对极片表面形貌的影响

5.4 压制压力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5.4.1 压制压力对交流阻抗的影响

5.4.2 压制压力对等效串联电阻和比电容的影响

5.4.3 压制压力对功率特性的影响

5.4.4 压制压力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5.5 压制压力对电极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6 双电层电容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双电层电容器的制备

6.3 10F/2.7V电容器的性能研究

6.3.1 充放电测试

6.3.2 倍率放电测试

6.3.3 漏电流测试

6.3.4 循环性能测试

6.4 3500F/2.7V电容器的性能研究

6.4.1 电容量与等效串联电阻测试

6.4.2 倍率放电测试

6.4.3 漏电流测试

6.4.4 循环性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双电层电容器(Electrical double layer capacitor, EDLC),又叫超级电容器,具有能够以极大的脉冲电流放电,且使用寿命半永久等优点,今后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新型、高效及实用的储能装置。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公司在EDLC浆料与极片制备工艺上的落后现状,在三种电极材料(粘结剂、导电剂、活性炭)的研究基础上,对浆料配比组成与极片压制压力两个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备了小型的圆柱电容器与大容量的矩形电容器,并考察了所制得EDLC的电化学性能。实验表明:
  1)粘结剂采用LA133较PTFE作的可以得到较大的比电容,且等效串联电阻(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ESR)较小。采用5%的多层石墨烯作导电剂与10%的炭黑相比,增加活性炭含量的同时,可得到较大比电容与较小ESR。活性炭的比容量在比表面达到1600m2/g后增大趋势变缓;中孔炭的倍率特性较微孔炭要好;当活性炭的中孔含量超过21%后,可以得到较好的倍率特性。
  2)最优浆料配比组成参数为:炭黑含量10%,粘结剂组成为1.5%的CMC、1.5%的LA135、6%的LA133、2%的SBR,浆料液固比例为2.8∶1。在最优的浆料配比组成下,在0.15A/g电流下放电时比电容可达114.6F/g,ESR为1.18Ω。
  3)最佳的压制压力为35MPa。当压制压力为35MPa时,极片的压缩率为16.2%;可以得到最小的ESR为0.92Ω;当电流密度为0.15A/g时,比电容达到118.3F/g;电流密度从0.15A/g增加到9.6A/g,其比电容仅衰减了4.5%,功率特性最佳;质量能量密度达到6.36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7.27 W·h/L,功率密度为14.2kW/kg。
  4)制得的10F/2.7V EDLC,电流从0.2A增大到1.6A时,容量仅减少1.1%,在1.6A的放电电流时,容量仍高达15.10F;漏电流不超过0.1mA;经2000次循环测试电容量无衰退。制得的3500F/2.7VEDLC,以5A的电流放电时,其比电容为3833F,ESR为0.2mΩ,质量能量密度为4.34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5.32W·h/L,功率密度可达10.18kW/kg;在电流从5A增至20A时,容量仅减少了3.0%;漏电流约为55mA;经500次循环容量仅衰减0.12%。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