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怀化市城市规划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6h】

怀化市城市规划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内容和意义

1.1.1 研究原因

1.1.2 研究内容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创新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2.3 论文创新点

1.3 规划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1.3.2 国外城市规划管理实践与立法历程

1.3.3 国内相关研究的进展及主要代表人物

1.3.4 相关研究工作述评

2 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及基本理论

2.1 基本理论

2.1.1 政府有限理论

2.1.2 政府规制理论

2.1.3 市场经济与公共决策理论

2.1.4 公众参与理论

2.2 相关概念

2.2.1 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

2.2.2 城市规划管理模式概念及其各类

2.3 城市规划管理的原则和属性

2.3.1 城市规划管理的原则

2.3.2 城市规划管理的属性

3 研究区域及规划组织架构

3.1 怀化市基本概况

3.2 怀化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组织架构

3.3 怀化市规划管理的职能定位

4 怀化市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现状及成因分析

4.1 怀化市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现状

4.1.1 怀化市城市规划管理的组织框架

4.1.2 怀化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运行现状及运行模式

4.1.3 现阶段规划管理的可取点

4.2 现阶段规划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规划管理主体单一

4.2.2 把市场与规划管理割裂开来

4.2.3 城市规划管理政事不分

4.2.4 城市规划制度不完善

4.2.5 规划管理短视性严重

4.2.6 部门掣肘致使规划管理不到位

4.2.7 把规划管理与公众隔离开来

4.2.8 城市规划管理的职能错位

4.2.9 政府权力使用过度

4.2.10 开发商私欲膨胀

4.3 怀化市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5 提升怀化市城市规划管理水平的对策

5.1 要实现管理主体多元化

5.2 要实现管理手段多样化

5.3 完善后的怀化市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模式

5.4 新规划管理模式特点、优点分析

5.4.1 新规划管理模式特点分析

5.4.2 新的规划管理模式优点分析

5.5 确保新模式有效运行的措施

5.5.1 要建立学习型政府

5.5.2 建立城市规划的决策机制

5.5.3 要完善群众参与管理的机制

5.5.4 要把怀化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法规化

5.5.5 大力加强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

5.6 要健全规划管理的监督机制

5.6.1 要对编制和审批进行监督

5.6.2 要完善公众参与的监督机制

5.6.3 要建立规划赔偿处罚机制

6 结论

6.1 总结

6.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将研究定位在“怀化市城市规划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这一特定范畴之内,分析和归纳了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原则、任务;以怀化市现行的规划管理模式为基础,运用系统研究方法、理论演绎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现阶段怀化市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模式、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主体单一、政事不分的规划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怀化经济的发展,从制度层面、行政层面、法律层面、技术层面、利益主体层面、公众层面剖析了当前怀化市城市规划管理模式不适应怀化城市发展的原因。透过对怀化市城市规划管理问题的历史根源、社会背景、现实条件等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改善规划管理机制、调整规划管理行政结构、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创新决策机制、增加监督主体、紧密联系公众、强化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提出了多主体参与的新型规划管理模式,并从管理主体、管理目标、管理手段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研究探讨了公众始终参与的规划管理模式的典型特征,建立了多部门、多主体紧密联系的规划管理模式的运行框架。本文把公众作为新型规划管理模式的重要主体,贯穿到规划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不管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行政层面都充分吸取了公众的智慧,也同样在监督环节发挥了公众的监督功能,确保公众利益和公共利益不受个体利益、部门利益影响,减少了城市建设领域腐败的发生。在新型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中,增设了规划执法支队、规划赔偿处罚委员会两个部门,说明执法与处罚同样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能促进城市管理的效力。多部门协调、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处罚机制完善的新型规划管理模式是怀化市建设宜居生态城市的必然选择。
  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新一轮改革机遇期即将到来,城市发展逐步由粗放型向精细宜居型转变,城市规划管理面临新的挑战。怀化是一个火车拖来的城市,是一座新兴城市,城市规划管理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具有代表性,因此,对怀化市城市规划管理进行研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探索打破体制内部和外部之间预设的界限,把在传统上不相干的政府行为、人民群众与市场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科学发展观与现实需求的对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