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内生性分析
【6h】

中国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内生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全文框架安排

1.5 本文所做工作与不足

第2章 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内生性影响的理论分析

2.1 外生与内生货币供给理论

2.2 开放经济下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的内在联系机制

第3章 我国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机理

3.1 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现状分析

3.2 我国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影响的过程

3.3 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

第4章 我国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内生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计量检验方法

4.2 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4.3 实证检验过程

4.4 小结

第5章 减缓外汇储备变动冲击货币供给的政策建议

5.1 建立积累与利用并行的外汇储备管理新机制

5.2 深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5.3 建立外汇平准基金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货币供给是内生的或是外生的,决定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及货币政策模式的选择,并将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给总量,这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将通过调控货币供给量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但是,如果我国的货币供给存在着显著的内生性,将导致我国货币政策效力减弱甚至失效。
  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中国外汇储备也急剧地增长。截至2008年12月,我国外汇储备已经突破1.9万亿美元,是世界上外汇最多的国家。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的一部分,反映了一国调节国际收支和稳定货币汇率的能力,是一国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重要标志和金融实力的重要体现。高额的外汇储备固然体现了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但对我国货币供给造成的影响和冲击也在不断增大,给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本文从中国外汇储备的演进过程入手,分析了外汇储备的现状、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效应。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是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果,同时也是制度设计的结果。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强制结售汇制度,随着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不断增大,外汇储备越来越多,外汇占款逐年增加。尽管在2007年8月,我国取消了对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的限额管理,即强制结售汇制终结,但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个人与机构无意持有外汇储备,这导致外汇储备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呈现急剧增长的态势。在剖析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检验等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了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量有显著的同方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外汇储备增加直接影响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货币供给结构的改变,外汇储备增加形成的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
  可见,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深刻体现出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加大了本外币政策的矛盾,增加了货币供给调控的难度。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更是加剧了这种状况,需要在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完善人民币汇率的生成机制,加强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配合,平衡经济结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