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跃进”时期农业劳动力问题研究
【6h】

“大跃进”时期农业劳动力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1章 20世纪50年代前期农业劳动力概况

第2章 “大跃进”时期农业劳动力的使用和转移

2.1 农业劳动力在农业大跃进中的使用

2.2 农业劳动力在农村各种“大办”中的转移

2.3 农业劳动力向工业的转移

第3章 “大跃进”时期农业劳动力使用和转移中的消极影响

3.1 减少了农业劳动力

3.2 浪费了农业劳动力

3.3 损害了农业劳动力

3.4 挫伤了农业劳动力

3.5 导致全国饥荒,侵袭农业劳动力

第4章 保护与充实农业劳动力的措施

4.1 党中央在“大跃进”期间对农业劳动力的调控

4.2 充实农业劳动力

4.3 劳逸结合 保护农业劳动力

4.4 清理农业劳动力

4.5 农业劳动力充实,农业生产恢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1958年-1960年,我国在各个领域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农业劳动力被各种“大办”、运动所占用,并被过度或者不当使用,造成了农业劳动力的浪费甚至损害。与此同时,由于该时期高指标、浮夸风盛行,各项事业均以不切实际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导致大量农业劳动力从农业生产领域到非农生产领域、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这直接造成了农业生产领域劳动力不足,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最终导致了大饥荒。在“大跃进”后期,党中央采取了缩减基建计划、压缩城市职工、清理劳动力等一系列政策,以充实农业劳动力,恢复农业生产。
  本文通过四个章节,论述了“大跃进”时期农业劳动力的问题。包括:20世纪50年代前期农业劳动力概况;农业劳动力的使用和转移的基本情况;农业劳动力的使用和转移的消极影响;纠正“左”倾错误,充实和保护农业劳动力。
  第一章简要论述“大跃进”运动发动前期我国农业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本文认为,在“大跃进”发动前夕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基本上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是正常的转移。
  第二章详细论述了农业劳动力在农业大跃进(即在兴修水利运动、积肥运动、深翻土地运动)和农村中的各种“大办”(即大办工业、大办食堂、大办教育)中的使用以及农业劳动力向城市和城市工业转移的情况。本文对农业劳动力的使用和转移持否定观点的,认为除了在兴修水利运动中的农业劳动力使用有所积极方面外,其它所有关于农业劳动力的使用和转移都造成了消极的后果。
  第三章详细阐述了“大跃进”时期农业劳动力使用和和转移过程中产生的消极影响。本文认为该时期造成了农业劳动力的浪费、损害,劳动生产积极性的挫伤等消极影响,并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农业劳动力不足是导致了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章论述面对严峻的农业形势,党对于农业劳动力采取的充实和保护的措施,通过各方面精简机构、精简城镇人口、压缩基建计划、清理和节约各方面劳动力,充实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强调劳逸结合的劳动,努力保护农业劳动力,使农业形势明显转好。
  结语简单论述了我国目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的原因,与“大跃进”时期农业劳动力转移后农业生产领域严重受挫现象做一简要的比较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