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研究
【6h】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声明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3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4论文的研究方法

1.5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第3章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现状分析

3.1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规模与发行费用分析

3.2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募资超额分析

3.3创业板上市公司IPO股权融资资金使用效率分析

第4章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的实证分析

4.1 数据包络分析(DEA)基本模型介绍

4.2 实证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相关建议

5.3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3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DEA输入、输出指标原始数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2009年10月30日,我国资本市场期待已久的创业板,终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开板交易。创业板市场的推出不仅完善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丰富了投融资渠道,同时也完善了金融促进科技发展的创新机制,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创业企业、创业投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但与此同时我国创业板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三高”问题严重;超募资金闲置现象普遍;上市公司业绩“变脸”;高官离职和高官套现频繁发生等等。目前创业板市场所暴露的大部分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的低下。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低下不仅会阻碍创业板公司自身的发展,损害了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同时会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和浪费,最终会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认为对创业板公司的股权融资效率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为此,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目前存在的股权融资问题进行了分析,利用DEA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进行了检验。本文在研究中发现,无论是在资金融入效率还是资金使用效率上,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都呈现出低效率的状态,这除了与创业板公司其自身在生产经营管理上存在低效行为有关外,还与我国整个创业板市场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创业板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健全。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在借鉴前人关于融资效率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创业板上市公司现状,给出了明确的股权融资效率定义,提出了在评价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时应考虑的因素。并且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基本模型对2009年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其股权融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实证分析结果评价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并提出改进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