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治理策略
【6h】

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治理策略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2.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研究方法

1.3.1文献研究法

1.3.2系统研究法

1.4创新之处

第2章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一般理论

2.1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

2.1.1马克思对意识形态内涵的把握

2.1.2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特征的理解

2.1.3马克思对意识形态功能的分析

2.2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相关论述

2.2.1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责任主体

2.2.2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治理场域和目标

2.2.3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治理手段

2.3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

2.3.1网络的社会特征

2.3.2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

2.4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意义

第3章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1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机遇

3.1.1网络媒介的发展有利于意识形态传播、宣传手段的创新

3.1.2网络提供双向沟通渠道有助于意识形态价值表达与认同

3.1.3宣传载体的变革有助于意识形态多元叙事主体形成

3.1.4国家对网络空间环境的整肃为意识形态传播提供良好环境

3.2 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3.2.1网络空间扁平化可能带来话语杂音

3.2.2网络的脆弱性使得谣言难以控制

3.2.3网络的开放性、延伸性带来西方资本主义渗透

3.2.4网络群体极化扩大价值分歧

3.2.5网络空间的娱乐性以及信息冗余削弱主流声音

第4章 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治理策略

4.1国家层面的治理策略

4.1.1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

4.1.2加强网络安全立法

4.1.3加强行政监管

4.2媒介治理策略

4.2.1加快各传播载体的融合

4.2.2发挥大数据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作用

4.3传播主体治理策略

4.3.1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宣传主体建设

4.3.2 重视意见人士作用

4.3.3培育网民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