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社会—技术方法的人误分类体系与数据采集方法
【6h】

基于社会—技术方法的人误分类体系与数据采集方法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第1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意义及创新点

第2章社会-技术方法

2.1认知系统工程的观点

2.2认知系统工程对社会-技术方法的解释

第3章建模与人误分类

3.1假设条件

3.2建模

3.3人误分类的结构

3.4监管

3.5信息交流

3.6培训

3.7周围环境

3.8工作条件

3.9工具与设备

3.10规程

3.11人-机界面

第4章数据采集

4.1人误数据采集的可能性

4.2人误数据采集的必要性

4.3人误数据采集的方法

第5章结论与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5.1结论

5.2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写对照表

展开▼

摘要

1990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家JamesReason提出了“潜在失效”的概念,立即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Reason认为,在纵深防御条件下,任何人误、违章只是事故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它们仅是事故的触发器(trigger),只有当这些触发器与纵深防御系统的能限及管理缺陷碰巧耦合时,才会引发事故。不幸的是,当事故发生后,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明了的显性失效,却忽视了潜藏最深、对安全威胁也最大的“潜在失效”。  本文将“潜在失效”理解为组织失误与技术失误,应用认知系统工程的原理,提出了将复杂人-机-环境系统重新组合成人-技术-组织系统的假设,分析了其重新组合的过程;再以社会-技术方法为理论指导,阐述了MTO人误分类模型的创建过程,探究了隐藏在个体人误背后的组织与技术失误。通过研究发现,组织失误有监管失误、信息交流失误、培训失误、周围环境失误与工作条件失误5大类;技术失误有工具与设备失误、规程失误及人-机界面失误3大类。每一大类还进一步细分出了若干个具体的失误,以便借鉴之用。同时,本文还分析了采集组织与技术失误数据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对组织与技术失误数据采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列出了数据采集的8个规范化表格,指出了数据采集过程中应采取的一些措施,以使数据采集工作规范化,为分析工作的可靠性提供条件。最后,对这次研究进行总结,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为下一步研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本研究较系统、全面地分析了组织与技术失误的一些具体情况,对预防与减少失误,提高系统安全水平,确保作业人员有一个良好的组织与技术环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