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实验性末端回肠炎集合淋巴结及其淋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研究
【6h】

实验性末端回肠炎集合淋巴结及其淋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实验材料

一、主要试剂

二、主要仪器

实验方法

一、实验动物分组

二、动物模型的制作

三、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四、检测指标及方法

五、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

1.回肠末端组织病理学改变

2.SD大鼠集合淋巴结数量与集合淋巴结淋巴细胞总数的变化

3.SD大鼠集合淋巴结淋巴细胞凋亡率和增殖率的变化

4.SD大鼠集合淋巴结淋巴细胞凋亡DNA梯度条带特征

5.SD大鼠集合淋巴结淋巴细胞细胞凋亡核染色特征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采用回肠末端-盲肠侧侧吻合术建立实验性末端回肠炎动物模型,观察发病过程中回肠末端集合淋巴结(PP结)及其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情况;探讨PP结及其淋巴细胞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完善末端回肠炎的发病机制,为末端回肠炎的临床诊治及科研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方法:选用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缝线组、对照组,每组30只,分别予以回肠末端-盲肠侧侧吻合术、回肠末端缝手术线、仅麻醉不手术的处理。术后2、4、8周分批处死大鼠,取末端回肠组织,分别观察其病理学改变,及PP结及其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情况并分析。
  结果:
  1.末端回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造模组术后2周为急性炎症的表现,炎症仅限于粘膜层,粘膜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术后4周炎症渐加深,炎症细胞由中性粒细胞渐转为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充血出血的急性炎症表现渐减轻,而病变侵及粘膜下层同时伴有少量成纤维细胞增生,至第8周时为典型的慢性炎症的表现,粘膜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2.PP结及其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情况
  2.1PP结数量与集合淋巴结淋巴细胞总数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缝线组在第2周和第4周时,PP结个数有少量增加(P2周>0.05、P4周<0.05),第8周时,PP结个数与对照组相似(P8周>0.05)。而造模组在第2周和第4周时,PP结个数显著增加(P2周<0.05、P4周<0.01),第8周时,PP结个数少量增加(P8周>0.05)。PP结淋巴细胞总数的变化情况与PP结个数相似。
  2.2PP结淋巴细胞凋亡率和增殖率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缝线组和造模组在第2周和第4周时,PP结淋巴细胞少量细胞凋亡,两者相比无差异性(P2周、4周>0.05),第8周时,缝线组和造模组PP结淋巴细胞均发生大量细胞凋亡(P8周<0.01),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P结淋巴细胞数的增殖情况与PP结淋巴细胞总数增加情况相似。
  2.3凋亡DNA梯度条带的变化:对照组2、4、8周,缝线组2、4周以及造模组2、4周大鼠回肠PP结淋巴细胞小分子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中未见200bp小分子DNA条带,而缝线组8周,造模组8周大鼠回肠PP结淋巴细胞小分子DNA表现为典型的“梯形”(200bp、400bp)条带,但造模组200bp条带较缝线组为明显,表明造模组的细胞凋亡更为显著。
  2.4PP结淋巴细胞凋亡核染色(hoechst33258)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缝线组和造模组在第2周和第4周时,PP结淋巴细胞染核细胞数明显增加,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PP结淋巴细胞总数增加情况相似。第8周时,缝线组和造模组PP结淋巴细胞均发生大量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造模组出现明显的凋亡核形态,核呈固缩状态,可见新月状核。
  结论:
  1.在实验性末端回肠炎造模2-8周内,末端回肠粘膜炎症急性期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慢性期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2.在实验性末端回肠炎造模2-8周内,PP结及其淋巴细胞呈现先增殖为主、后凋亡为主的变化。
  3.持续的免疫反应在末端回肠炎发病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