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谷隆在玉米及土壤上的残留研究
【6h】

利谷隆在玉米及土壤上的残留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引言

1.1利谷隆的理化特性、质谱与光谱图

1.1.1质谱图

1.1.2紫外吸收光谱图

1.1.3红外吸收光谱图

1.1.4核磁共振波谱图

1.2利谷隆毒理学研究进展

1.2.1毒性

1.2.2生态效应

1.2.3环境归宿

1.3利谷隆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3.1产品分析

1.3.2残留分析

第二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及土壤上利谷隆残留动态研究

2.1材料与方法

2.1.1小区试验概况

2.1.2残留试验田间设计

2.1.3测定条件和方法

2.2结果与分析

2.2.1添加回收率测定结果

2.2.2 50%利谷隆在玉米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

2.2.3 50%利谷隆在玉米籽粒和土壤中最终残留量

2.3讨论

第三章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用于玉米及土壤上利谷隆残留分析的研究

3.1材料与方法

3.1.1仪器与试剂

3.1.2标准曲线的建立

3.1.3样品前处理

3.1.4两种检测器测定结果的比较和确证

3.2结果与分析

3.2.1标准曲线

3.2.2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图

3.2.3两种检测器数据的对比

3.2.4利谷隆纯度在乙腈溶液中的变化情况

3.3讨论

3.3.1利谷隆标准溶液的稳定性

3.3.2 PDA检测器的灵敏度

3.3.3 PDA检测器的实用性

第四章利谷隆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确证分析

4.1材料和方法

4.1.1仪器和试样

4.1.2高效液相色谱操作条件

4.1.3质谱分析条件

4.2结果与分析

4.2.1灵敏度

4.2.2样品测定结果

4.3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对利谷隆linuron在玉米植株、籽粒及土壤中的残留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样品中的利谷隆进行了确证研究。 采用甲醇水溶液提取、SPEC18柱结合石油醚液液分配净化、不锈钢Kromasil5μmC18柱分离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栅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技术,分别对玉米植株、籽粒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降解规律和最终残留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另外,还采用LC-MS-APCI检测技术对样品中的利谷隆进行了确证。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栅检测分析技术的最小检出量为2×10-9g,但是WATERS2996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最小检出量比光栅检测器略低;该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g·kg-1。添加回收率试验的添加浓度为0.05mg·kg-1、0.1mg·kg-1、1.0mg·kg-1,各添加水平回收率分别为83.7%~94.7%(玉米籽粒),93.3%~105.3%(玉米植株),96.0%~109.7%(土壤)。 在玉米田中播后苗前喷施50%利谷隆可湿性粉剂2812.5g·hm-2(有效成分),2年试验结果表明:测出玉米植株上的残留量施药后14d为0.08mg·kg-1(2002年),施药后15d为0.39mg·kg-1(2003年);土壤上的原始沉积量为4.58~7.02mg·kg-1,施药后第14d采样,降解率为72~80%。施药后115d,降解率为92%(2002年)。植株中由于第一次采样时间为施药的第14d(2002年)和第15d(2003年),因此建立田间降解动态方程没有实际意义。利谷隆在土壤中的降解需要用Ct=C0t-k方程拟合。2002年利谷隆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方程为:Ct=3.68t-0.3363,r=-0.9373,半衰期(T1/2)2.1d;2003年的为:Ct=2.39t-0.3745,r=-0.9086,T1/21.8d。总之,按照化学品评价准则利谷隆无论在玉米植株中,还是在土壤中都属于易降解农药。 同时测定了利谷隆在玉米籽粒、植株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从测定数据可知,两地无论高剂量还是低剂量施药,在玉米籽粒、植株中的利谷隆含量均低于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50%利谷隆可湿性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量稍高,降解较慢,土壤样品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46mg·kg-1(2002年),0.53mg·kg-1(2003年)。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参照利谷隆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建议50%利谷隆可湿性粉剂在玉米中合理使用准则是施药量不要高于1875g·hm-2(有效成分),施药1次,施药距采收间隔期不少于30d。利谷隆的ADI值美国环保局(US.EPA)认定为0.002mg·kg-1,并规定利谷隆在饲料玉米上的MRL为1mg·kg-1,谷物上为0.25mg·kg-1;意大利规定的MRL值为0.2mg·kg-1。参照这些规定,建议利谷隆在玉米中的我国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2mg·kg-1。 对分别采用紫外光栅和二极管阵列2种检测器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所得结果基本吻合一致,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检测器的最低检出浓度都能达到推荐的MRL要求。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灵敏度比光栅检测器稍高,但是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对分析的组分进行同步确证并可用于监测分析。 本文还对试验样品进行了LC-MS-APCI确证研究,获得了利谷隆的准分子离子峰m/z249,这一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栅检测分析的数据可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