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微球的制备及其去除U(Ⅵ)的性能研究
【6h】

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微球的制备及其去除U(Ⅵ)的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铀污染废水概述

1.2 硫酸盐还原菌修复铀污染

1.3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铀污染

1.4 研究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2试验方法

第3章 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3.1 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微球的制备条件优化

3.2 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微球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

3.3本章小结

第4章 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微球去除U(VI)

4.1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微球去除U(VI)的单因素试验

4.2 共存污染物对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微球去除U(VI)的影响

4.3本章小结

第5章 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微球选择性去除U(VI)

5.1 直接选择性去除U(VI)

5.2 间接选择性去除U(VI)

5.3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已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铀矿冶普遍采用地浸、堆浸以及原地破碎浸出等技术,尾矿库中铀等的释放、溶解、迁移以及库中废水外渗等易造成核污染或资源流失。研究表明,在H2或乳酸盐等电子供体存在的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可通过酶促作用直接还原/沉淀U(VI)。而要实现硫酸盐还原菌生物还原/沉淀U(VI)的产业化,固定化技术的成功应用极为关键。本研究采用聚乙烯醇/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探讨了其对U(VI)的还原特性,以及Zn2+和Cu2+,乙酸钠、草酸钠和柠檬酸钠对其还原U(VI)的影响,优化了其选择性去除与回收U(VI)的工艺。主要研究结论包括:
  (1)以成球难易、机械强度、传质性能和菌体活性等为试验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即聚乙烯醇8%、海藻酸钠0.5%、饱和硼酸氯化钙3%(1.5 h)及硫酸钠0.5 M(2.5 h)。
  (2)硫酸盐还原菌经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固定后,对pH、重金属及有机物等外界环境的缓冲能力显著增强。在 pH=3.0~6.0范围内,固定硫酸盐还原菌可高效、稳定地还原/沉淀U(VI)。当U(VI)浓度为15 mg/L、微球投加量为6.0 g/L及pH=6.0的条件下,U(VI)去除率高达94.67%。
  (3)当Zn2+和Cu2+浓度低于100 mg/L时,硫酸盐还原菌生长不受影响,U(VI)可以充分还原;但当Zn2+和Cu2+浓度高于100 mg/L时,U(VI)还原受到抑制,且当其增至150 mg/L时,U(VI)还原过程完全停止。
  (4)乙酸钠、草酸钠和柠檬酸钠三种有机物对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还原U(VI)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当乙酸钠等单齿配体有机物存在时,U(VI)可被完全还原,而多齿配体有机物(草酸钠和柠檬酸钠)存在时,会延缓甚至抑制U(VI)的还原。
  (5)对于无机-U(VI)-重金属体系,可利用U(VI)和硫酸盐还原自由能的差异,并适当降低COD/SO42-以直接选择性去除U(VI);对于有机-U(VI)-重金属体系,可通过多齿配体有机物(如柠檬酸钠等)络合 U(VI),同时利用硫化物选择性沉淀重金属,进而间接实现U(VI)的选择性去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