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吉林省玉米流通成本分析
【6h】

吉林省玉米流通成本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前言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2文献评述

1.2.1玉米流通成本的结构分析

1.2.2运输技术对粮食流通成本影响的相关研究

1.2.3运输路径对粮食流通成本影响的研究

1.2.4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对粮食流通成本影响的研究

1.2.5影响粮食流通成本的制度性因素的研究

1.3理论基础

1.3.1交易费用理论

1.3.2产权理论

1.3.3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

1.4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1.4.1研究目标

1.4.2研究方法

1.5资料来源

1.6论文的研究框架

2玉米流通成本与玉米市场竞争力

2.1入世后提高玉米竞争力的必要性

2.2玉米价格竞争力比较分析

2.3玉米流通成本比较分析

3吉林省玉米流通成本的考察与分析

3.1吉林省玉米流通成本的结构分析

3.2吉林省玉米流通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2.1粮库职工数量是影响吉林省玉米流通成本的最主要因素

3.2.2粮食企业的经营量与流通成本直接相关

3.2.3吉林省玉米水分较高是影响玉米流通成本的重要因素

3.2.4作囤成本居高不下制约着吉林省玉米流通成本的降低

3.2.5较高的运费直接导致较高的玉米流通成本

4吉林省玉米流通成本主要影响因素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4.1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粮食经营主体多元化分析

4.2基于产权理论的国有粮食企业效率分析

4.2.1产权的功能

4.2.2产权不清导致国有粮食企业效率低下

4.3铁路部门交易费用高、效率低源于垄断

5降低玉米流通成本的路径

5.1 沿着市场化的方向,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为降低吉林省玉米在流通中的成本创造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

5.1.1改革保护价政策,理顺玉米流通过程,减少流通中的交易费用

5.1.2完善粮食专储制度,将政策性经营业务和经营性业务彻底分开

5.2为降低吉林省玉米流通成本,改革粮食流通微观运行机制

5.2.1通过国家政策支持和粮企自身的努力,深化国有粮食企业市场化改革

5.2.2培育农民合作组织,促进粮食流通组织创新

5.2.3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为降低吉林省玉米运输成本创造条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加入WTO后,我国大宗农产品——玉米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吉林省是中国最重要的玉米生产省和输出省,吉林省玉米的国际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中国玉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商品的竞争力既包括质量竞争力,又包括价格竞争力。历史数据表明,自1997年之后,吉林省玉米的价格竞争优势逐渐丧失,其中既有生产成本的原因,又有流通成本的原因。本文从流通成本的角度进行分析。 通过对吉林省玉米流通成本考察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吉林省玉米流通成本主要由人工成本、作囤成本、烘干成本及铁路运费构成,四项之和占总流通成本的71%。进而分析各项成本形成的原因,从中寻找吉林省玉米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影响因素:(1)在玉米流通中占垄断地位的国有粮食企业存在大量的冗员。(2)国有粮食企业的玉米经营量普遍较少。(3)吉林省高水分玉米的现状。(4)吉林省国有粮食企业玉米储存技术落后,而且企业的经营决策者缺乏创新和推广新技术的积极性。(5)铁路部门的垄断经营。那么,这些影响吉林省玉米流通成本的主要因素是如何形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本文的第四章正是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角度回答这些问题。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是从承认交易费用普遍存在入手的,G.斯蒂格勒将交易费用形象的比喻成自然界的摩擦力,指出交易费用是社会财富和资源的一种浪费,交易费用的降低意味着社会效率的提高,不同产权制度的安排正是在追求交易费用的极小化。中国的粮食流通市场是由粮农、各级粮食企业和粮食消费者构成的多层流通市场,为分析简便,本文将多层流通市场简化为:粮农——粮食企业——粮食消费者这样的粮食双层流通市场。中国农户的经营模式是以小型的分散经营为基础,农户对市场的操纵能力很弱,因此,中国的粮食收购市场是由卖方支付交易费用的买方市场。农户为了避免支付由于国有粮食企业的垄断经营而导致的较高的交易费用而选择了粮贩子,然而,粮贩子的存在并不能使社会总的交易费用降低。打破粮食收购企业经营权的垄断,允许多种粮食经营主体进入粮食收购市场才是降低玉米收购过程中交易费用的关键。 打破粮食收购企业经营权的垄断就是要对粮食双层流通市场的中间环节改革,通过第三章的分析知,国有粮食企业存在的冗员、不合理采购、经营者缺少创新积极性和企业经营不灵活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企业在粮食流通过程中经营效率低。在第四章利用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分析为什么国有粮食企业的经营效率低,为什么现有的国有粮食企业的产权制度不能为人们提供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即国有粮食企业的产权存在外部性。从而找到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外部性存在的主要根源是对产权的界定不清,企业的权、责、利的边界非常模糊。国有粮食企业的产权属于全体人民,但是,由于共有产权的不可分割性,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国有粮食企业的真正所有者。所有者的权利没有人享有,责任和义务没有人来承担,企业的经营效率没有人关心。这就导致了在粮食收购企业这个环节玉米流通成本居高不下。 在中国粮食双层流通市场中,发生在粮食企业——消费者这个环节的玉米流通成本主要表现为运输费用。运输费用高的根本原因是铁路部门的垄断经营,本文的第四章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1)从垄断效率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政府特许完全垄断的条件下,铁路部门可以提供较少的服务,并对其服务要求较高的市场价格。(2)从垄断部门内部效率的角度分析。由于在销售市场上没有竞争者,通常情况下,部门内部的经营效率低、经营成本高,而且没有降低成本的需要。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玉米流通成本结构的分析,从中寻找构成玉米流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而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为什么这些影响因素会存在,在第五章得出结论:吉林省玉米流通成本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制度安排不合理,所以,降低玉米流通成本要从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入手,从粮食宏观调控和微观运行机制两个方面共同努力推进粮食流通走向良性的市场化轨道,减少流通中由政策因素而产生的交易费用,寻求降低吉林省玉米流通成本的路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