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某铀尾矿库周边氡监测方法及安全防护距离研究
【6h】

某铀尾矿库周边氡监测方法及安全防护距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铀尾矿特点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4研究内容

1.5本章小结

第2章 氡监测理论与技术基础

2.1氡的性质

2.2氡的危害

2.3氡的迁移机理

2.4氡监测方法

2.5氡监测仪器

2.6本章小结

第3章 铀尾矿库区概况

3.1尾矿库类型

3.2尾矿库工程概况

3.3气象特征

3.4地形地貌

3.5周边植被

3.6 人口分布

3.7本章小结

第4章 铀尾矿库周边放射性核素氡监测

4.1监测对象

4.2监测方案

4.3监测时间

4.4监测方法及仪器

4.5仪器监测周期、响应时间及循环次数的确定

4.6操作步骤

4.7监测结果

4.8数据处理

4.9本章小结

第5章 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

5.1安全防护距离影响因素

5.2安全防护距离的确定

5.3安全防护距离优化的意义

5.4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铀水冶设施退役后,堆积了大量的铀废石和尾矿,给环境与公众带来辐射危害。我国由于相关技术较落后及制度不完善,在铀尾矿库安全防护距离方面的研究尚不成熟。现行标准GB23727-2009规定:铀尾矿库边界距居民区的间隔距离不应小于800m,如果有山体阻隔和采取防护措施后,距离可以适当缩减。由此可见,安全防护距离的确定具有复杂性与灵活性,如果严格按照800m标准执行,可能有些项目的代价比较大。本文以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铀尾矿库退役治理技术中心”项目为依托,在对铀尾矿库周边进行氡监测的基础上,研究了铀尾矿库周边氡扩散机制,开展了安全防护距离的探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制定了铀尾矿库周边地区氡测量方案。详细介绍了监测仪器与方法、布点类型、监测时间、仪器监测周期、仪器响应时间、仪器循环次数及具体的监测步骤,获取了铀尾矿库滩面、坝体氡析出率及4月、9月两组尾矿库周边地区氡浓度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并从湿度和气压两方面分析了4月、9月氡浓度存在差异的原因。
  (2)提出了铀尾矿库安全防护距离影响因素。本文结合铀尾矿库周边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源的强度、人口密度与分布、地形因素、气象条件及剂量限制5个因素,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探讨铀尾矿库安全防护距离,重点分析了NE、NW、SE三个方向下风向安全防护距离,分别分析了某铀尾矿库以1 mSv/a、0.5mSv/a为剂量限制的安全防护距离。确定了整个尾矿库周边的安全防护距离,主导风向下风向安全防护距离为600m,次主导风向下风向安全防护距离为500m,其他方向为400m,并分析了优化安全防护距离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