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肺复张效果评价
【6h】

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肺复张效果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索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危重病例筛选

1.2 ARDS病例入选标准

1.3 ARDS相关因素确定

1.4剔除标准

1.5 治疗方案

1.6 肺复张终止原因

2 数据收集

2.1 调查方法

2.2 调查表数据记录

2.3质量控制

3 数据分析

结果

1 小儿ARDS临床特征

1.1 PICU一般情况

1.2 ARDS一般情况

1.3 发生率

1.4 死亡率

2 肺复张疗效评价

2.1 肺复张有效性

2.2 肺复张安全性

讨论

1 ARDS流行病学分析

2 ARDS临床特征分析

2 肺复张策略的效果评价

2.1 肺复张在小儿ARDS中应用的有效性

2.2 肺复张在小儿ARDS中的应用的安全性

3 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策略的研究进展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分析柏林定义下的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征及评价在肺复张策略这一措施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评价。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2015年1月31日在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所有患儿,并由中国小儿危重程度评分(PCIS)及美国PCIU入出院指南评估筛选出危重患儿作为小儿ARDS患病率的基数,21例符合ARDS诊断标准并经家长知情同意,在入院72小时(h)内实施肺复张策略,据患儿病情将吸气压上限设定为45cmH2O,PEEP则以5cmH2O/30s递增至吸气压上限并维持30s。再以5cmH2O/30s匀速递减至基础水平,并恢复原呼吸机基础通气模式。前瞻性收集所有患儿在复张前后不同时间点,即:诊断ARDS时、实施肺复张通气策略前、肺复张通气策略后10Min、4hr、12hr采集动脉血气、记录患儿生命体征、气体交换、通气、呼吸力学等相关指标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本研究中符合条件的ARDS患儿共21例均于1周内发病,原发病以肺炎居首位,脓毒症次之,21例患儿胸片均提示两肺有两到三象限浸润影;重度ARDS患儿居多。
  2、肺复张对气体交换的影响。本研究发现RF指数于复张后10 min、4小时、12小时较复张前分别改善51%(P<0.01)、78%(P<0.05)、39%(P<0.01)。动脉氧分压差较复张前分别下降11%(P<0.01)、57%、64%(P<0.01)。OI指数较复张前分别改善23%(P<0.05)、30%(P<0.05),而12小时后OI指数无差异。
  3、PaCO2在患儿实施肺复张前、后10min、12小时改变无统计学意义,复张后4小时较复张前有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
  4、肺复张对患儿呼吸力学的改变。与复张前相比,吸气峰压(PIP)在肺复张后4小时、12小时下降17%(P<0.05)。FiO2在复张前后改变无统计学意义。
  5、除了3例出现一过性PaCO2潴留外,其余均耐受性良好,在肺复张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
  1、柏林定义下的ARDS患儿临床特征:均于1周内发病,原发病以肺炎居首位,脓毒症次之,胸片均提示两肺有两到三象限浸润影;重度ARDS患儿居多。
  2、小儿ARDS实施肺复张后其氧合状态可得以改善,而其效果可维持12小时。
  3、肺复张通气模式在小儿ARDS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