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良性气道狭窄模型犬的建立及在模型犬中实施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6h】

良性气道狭窄模型犬的建立及在模型犬中实施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引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气道狭窄模型犬的建立

第一章:实验材料与方法

第二章:实验结果

第三章:讨论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气道狭窄模型犬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后的疗效对比

第一章:实验材料与方法

第二章: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实验结果

第四章:讨论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支气管镜介入技术在气道狭窄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致谢

展开▼

摘要

1.目的:通过气管插管建立良性气道狭窄模型犬,并大体观察其气道狭窄形成过程。
  方法:将5只实验犬随机分为A、B、C、D、E5组,在全麻状态下经口气管插管, A组实验犬气囊压力加至50mmHg, B组70mmHg,C组90mmHg,D组110mmHg,E组130mmHg,每隔4小时复测气囊压力并适时补充,维持此状态24小时(如麻醉插管过程中实验犬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变化,适时终止麻醉插管。),全麻复苏后拔出气管导管,定期行支气管镜检查,观察气道狭窄形成变化过程,首先得出最可能造成气道狭窄气囊压力大小值结果,再在此值条件下重复造模过程并定期观察,得出最终结论。
  结果:A、B、C三组实验犬在全麻状态下,插管期间生命体征平稳,拔除气管导管后均顺利复苏。D、E两组在麻醉插管分别进行到16、12小时时出现生命体征异常(心率、呼吸增快,血压进行性增高,血氧饱和度降低),适时终止麻醉并予以复苏,复苏后5组实验犬气囊压迫气管处气管壁均可见明显淤血,未见咯血、气管穿孔等并发症产生,A、B、D组实验犬气道分别于复苏后3d、6d、9d大致恢复正常,未形成气道狭窄,E组实验犬于复苏后10d因气道严重狭窄,分泌物堵塞,出现明显喘息、气促症状而意外死亡,C组实验犬于拔管后12d出现明显气道狭窄,以 C组实验犬气囊压力大小90mmHg为标准多次重复该实验过程,均获得稳定可靠的良性气道狭窄模型。
  结论:全麻状态下行气管插管,将气囊压力加至90mmHg,并保留气管插管24小时,拔管后12d可见气囊压迫部位炎性肉芽肿形成,最终引起气管狭窄。
  2.目的:将良性气道狭窄模型犬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APC治疗组、冷冻治疗组、APC+冷冻治疗组,通过对3组实验犬治疗前后的基本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炎性指标、气道狭窄恢复情况进行动态观察,以期对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完成评估,并比较3组疗效的差异,为临床治疗良性气道狭窄疾病的介入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将15只良性气道狭窄模型犬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5只。A组行APC治疗,B组行冷冻治疗,C组行APC+冷冻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d、5d、10d、15d记录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血气(PH、PO2、PCO2)、WBC、ESR、CRP等指标。其中WBC、ESR、CRP还需记录治疗后当天的变化情况。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另需记录治疗中(声门处、病灶处)及治疗后5min、10min、15min的变化情况。
  结果:
  1.治疗过程中,A、B、C3组实验犬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均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其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从治疗后5min开始逐渐恢复治疗前状态。治疗过程中,A、B、C3组实验犬呼吸较治疗前均出现一定程度增快,其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从治疗后5min开始逐渐恢复治疗前状态。治疗过程中,A组及C组实验犬行APC治疗阶段心率较治疗前均出现一定程度增快,其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从治疗后5min开始心率逐渐减慢并于治疗后15min恢复治疗前状态。治疗过程中,B组及C组实验犬行冷冻治疗阶段支气管镜经声门处时心率出现增快,其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支气管镜位于病灶处时心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降低,其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从治疗后5min开始心率逐渐增加并于治疗后15min恢复治疗前状态。经治疗后1d开始, A、B、C3组实验犬呼吸、心率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血氧饱和度则无明显变化,各组间于相同时相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性。
  2.经治疗后,A、C组实验犬炎性指标(WBC、ESR、CRP),于治疗后当天及1d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其结果较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B组实验犬炎性指标从治疗后当天开始即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从治疗后第5d开始A、C实验犬炎性指标亦出现逐渐降低,且C组实验犬炎性指标与A、B两组相比于治疗后第5d开始即具有显著差异性,但A、B两组于治疗后第5d开始相比未见显著差异性。
  3.经治疗后,A、B、C3组实验犬,血气分析PH指标无明显变化,PO2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在治疗后第10d及15d,C 组与A、B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CO2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且在治疗后第15d,C组与A、B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
  4.经治疗后,C组实验犬气道再通情况优于A、B两组实验犬,其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
  结论:APC+冷冻联合治疗在安全性上与单独实施 APC、冷冻治疗相当,且 APC+冷冻联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独实施 APC或冷冻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