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病毒治疗在肝癌介入围手术期及二期手术疗效观察
【6h】

抗病毒治疗在肝癌介入围手术期及二期手术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写及中英文索引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临床资料

2.2 化疗、栓塞药物选择

2.3定义及诊断标准

2.4技术路线

2.5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一般情况

3.2介入术后围手术期情况

3.3介入术后二期手术及生存率情况

3.4介入后围手术期安全及再次切除相关因素分析

第4章讨论

4.1 HBV感染与肝癌发生的关系

4.2 抗病毒与肝功能的关系

4.3抗病毒在肝癌介入术后围手术期及1、2年生存率作用

4.4抗病毒在肝癌介入术后二期手术价值

4.5本研究不足之处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治疗肝癌新方式—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但对于中晚期肝癌,最佳选择是肝癌介入治疗。为了提高介入术围手术期安全及介入后二期手术切除率。故开展本课题:探讨肝癌介入前后联合抗病毒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介入围手术期安全及二期手术切除机率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期间诊断明确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无手术指征,既往无肝癌手术史,仅使用肝癌介入栓塞化疗法(TACE)患者168例,并随访2年。按照介入前后是否联合抗病毒治疗分成两组(抗病毒药物使用恩替卡韦):介入前后联合抗病毒治疗为抗病毒组,有106例,其中男性9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4±10岁;介入前后未联合抗病毒治疗为对照组62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1±12岁。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转氨酶,血清白蛋白、血常规、甲胎蛋白、HBV-DNA、Child-Pugh分级、乙肝病毒复制等介入前后指标及介入后并发症、随访1年及2年的生存率、介入后二期手术切除率等内容。采用统计学分析抗病毒组与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因素相关性,显著性水准α设置为0.05。
  结果: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围手术期,抗病毒组和对照组比较,介入术后肝功能(ALT,胆红素等指标)抗病毒组较对照组明显恢复快(P<0.05);抗病毒组甲胎蛋白及HBV-DNA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介入术后并发症,抗病毒组发生并发症例数43(40.6%),对照组45(72.5%);抗病毒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远期疗效,随访2年,抗病毒组介入后二期手术切除率27(25.5%)比对照组9(14.5%)明显提高(P<0.05),抗病毒组和对照组在1年生存率(94.3% vs82.3%,P<0.05)及2年生存率(89.6% vs74.2%,P<0.05),有显著的差异性。
  结论:肝癌介入前后联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HBV-DNA的复制及降低AFP量,加快介入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同时可以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对于HBV-DNA拷贝>105copies/ml肝癌患者,介入前后联合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介入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有效提高介入后围手术期安全;对于肝癌介入患者联合规律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以促进肝功能恢复、AFP转阴,从而增多达到二期手术标准的肝癌患者,提高介入后二期手术切除率;HBV-DNA拷贝>105copies/ml和介入前后未抗病毒治疗是介入后围手术期安全的独立预测因素;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和介入前后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是介入后二期手术的独立预测因素。因此,对于 HBV-DNA拷贝>105copies/ml乙肝相关性肝癌介入前后应该联合抗病毒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