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53例毒蕈中毒住院儿童临床分析
【6h】

53例毒蕈中毒住院儿童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主要英文缩略词索引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研究方法

2.2.1 一般情况

2.2.2 临床资料

2.2.3治疗转归

2.2.4常规治疗

2.2.5血液净化治疗

2.3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 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临床资料

3.2.1临床症状

3.2.2 实验室检查结果

3.2.3脏器损害情况

3.2.4 治疗转归

3.2.5 预后因素分析

3.2.6 血液净化治疗对脏器损伤指标的改善情况

第4章 讨 论

4.1 PMP患儿一般资料分析

4.2 PMP患儿临床资料分析

4.2.1临床症状

4.2.2 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脏器损害情况

4.2.3 治疗转归及预后因素分析

4.2.4血液净化对脏器损伤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分析

第5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述:血液净化疗法在儿童急性中毒中的应用

附录一 PMP患儿临床研究资料登记表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毒蕈(poisonous mushroom,PM)即毒蘑菇,在过去的几十年,蘑菇因其精致的口感和独特的营养价值在人类饮食中变得流行起来,公众对野生食用蘑菇的需求及采摘兴趣日益增加,采摘者因混淆可食用蕈及有毒蕈导致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毒蕈中毒(poisonous mushroom poisoning,PMP)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最初的症状通常是非特异性的,首发症状与预后通常没有直接关系,PMP可导致肝脏、肾脏等一个或多个脏器损伤,严重者可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而导致死亡,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对毒素耐受力差导致预后更差,因此,PMP的管理及风险评估对儿科急诊医生来说是一项挑战,详细的临床分析有助于指导临床决策,但目前国内外有关儿童PMP的详细临床分析较少。 目的:研究PMP患儿的临床特征、预后相关因素及探讨血液净化治疗对PMP患儿脏器损伤指标的改善情况,以期提高儿科医师对PMP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53例PMP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1)、收集53例患儿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中毒季节、居住地、食用PM至临床症状出现时间、食用PM至开始住院治疗时间、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脏器损害情况、治疗情况、治疗转归等临床资料,依据PMP患儿治疗转归的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两组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PMP儿童预后相关因素。(2)、依据PMP患儿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18例)、单独血液净化组(18例)及联合血液净化组(17例),血液净化治疗组均行常规治疗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单独血液净化组血液净化方式包括血液灌流(HP)或连续性血液净化(CBP)。联合血液净化组血液净化方式包括连续性血液净化(CBP)联合血液灌流(HP)和血浆置换(PE)中的一种或两种。观察三组患儿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活酶时间(APT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变化情况,分别评价各治疗组治疗前后PMP患儿脏器损伤指标的改善情况。 本资料所有数据经Excel表录入,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计数资料以频数和频率表示,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P50(P25,P75)]表示,不服从正态分布或总体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同组间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与预后相关的指标,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与预后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与预后相关性密切的指标行与预后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70%定义为预后辨别力良好。 结果:(1)、患儿年龄1.3~12.3(中位年龄5.6)岁,其中男性32例,占比60.4%,女性21例,占比39.6%;发病时间在2003年1月~2007年12月者3例,2008年1月~2012年12月者16例,2013年1月~2017年12月者34例;夏、秋季发病率最高,分别占比54.7%、35.8%;中毒患儿来自农村43例,城市10例;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前3位是呕吐(86.8%)、腹痛(50.9%)、腹泻(47.2%);食用PM至出现症状时间小于6小时(早发型)26例,大于等于6小时(迟发缓发型)27例;食用PM至开始住院治疗时间6小时内10例,6小时至24小时内25例,24小时以上18例;实验室检查结果(入院后首次)提示血WBC升高者29例(54.7%)、CRP升高者5例(9.4%)、AST升高者30例(56.6%)、ALT升高者28例(52.8%)、TB升高者21例(39.6%)、血氨升高者19例(35.8%)、PT升高者27例(50.9%)、APTT升高者19例(35.8%)、Scr升高者11例(20.8%)、BUN升高者8例(15.1%)、CK升高者13例(24.5%)、CK-MB升高者12例(22.6%)、LDH升高者27例(50.9%);脏器损害包括:中毒性肝炎31例(58.5%)、凝血功能障碍27例(50.9%)、中毒性脑病19例(35.8%)、中毒性心肌炎12例(22.6%)、肾功能衰竭11例(20.8%),合并1个脏器损害17例(32.1%),合并2个脏器损害11例(20.8%),合并3个及3个以上脏器损害25例(47.2%),预后良好患儿44例,发生率83.0%,愈后不良患儿9例,发生率17.0%。 (2)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相关资料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儿食用PM至出现症状时间、食用PM至开始住院治疗时间、意识障碍、脏器损害个数、血WBC、AST、ALT、TB、血氨、PT、CK-MB、LD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ST与预后相关性密切(P<0.05),OR值为2.945,AST对辨别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在界值为765.60IU/L时分界,达到最佳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889和0.773。 (3)各治疗组治疗前后PMP患儿脏器损伤指标的改善情况:连续性血液净化(CBP)联合血液灌流(HP)和血浆置换(PE)中的一种或两种治疗可降低TB、AST、ALT、PT、APTT、BUN、Sc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血液灌流(HP)或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可降低TB、AST、ALT、PT、BUN,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可降低TB、AST、ALT、PT,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儿童PMP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个器官,PMP患儿发病时间、治疗早晚、意识障碍、受累脏器个数、血WBC、AST、ALT、TB、血氨、PT、CK-MB、LDH与预后相关,其中AST与预后相关性密切,可作为判断PMP患儿预后较好的参考指标。 (2)、连续性血液净化(CBP)联合血液灌流(HP)或(和)血浆置换(PE)治疗可降低PMP患儿TB、AST、ALT、PT、APTT、BUN、Scr,改善肝、肾、凝血功能较全面。

著录项

  • 作者

    詹敏;

  • 作者单位

    南华大学;

  • 授予单位 南华大学;
  • 学科 临床医学(儿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祝益民;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儿科学;护理学;
  • 关键词

    毒蕈中毒; 住院儿童;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