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TOS-DOX/TPGS纳米胶束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
【6h】

TOS-DOX/TPGS纳米胶束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写词索引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TOS与DOX的合成与表征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2.1 TOS-H-DOX的合成

2.2.2 TOS-A-DOX的合成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TOS-A-DOX和TOS-H-DOX的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TOS-DOX/TPGS纳米胶束的制备、表征及体外释放研究

3.1 主要仪器与试剂

3.1.1 主要仪器

3.1.2 主要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TOS-DOX/TPGS纳米胶束的制备

3.2.2 TOS-DOX/TPGS纳米胶束的表征

3.2.3 建立UV法测定TOS-DOX/TPGS纳米胶束的载药率与包封率

3.2.4 建立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TOS-DOX/TPGS体外释放含量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检测波长的确定

3.3.2 DOX标准曲线的绘制

3.3.3 纳米胶束的粒径及Zeta电位结果

3.3.4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 TOS-DOX/TPGS体外累积释放 DOX含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TOS-DOX/TPGS纳米胶束细胞抗增殖实验及摄取研究

4.1 主要仪器与试剂

4.1.1 主要仪器

4.1.2 主要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载体材料及载药胶束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4.2.2 MCF-7细胞对载药胶束的凋亡情况的考察

4.2.3 MCF-7细胞对载药胶束摄取的荧光显微镜观察

4.2.4 MCF-7细胞对载药胶束的摄取测定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载体材料及载药胶束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4.3.2 MCF-7细胞对载药胶束的凋亡情况的考察

4.3.3 MCF-7细胞对载药胶束摄取的荧光显微镜观察

4.3.4 MCF-7细胞对载药胶束的摄取测定

4.4 本章小结

5.1 主要仪器与试剂

5.1.1 主要仪器

5.1.2 主要试剂

5.2.1 裸鼠MCF-7肿瘤模型的建立

5.2.2 体内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5.2.3 肿瘤及其他组织病理学观察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裸鼠MCF-7肿瘤模型的建立

5.3.2 体内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5.3.3 肿瘤及其他组织病理学观察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维生素E纳米药物用于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制备TOS-DOX/TPGS纳米胶束,研究其在体外的释放、体外抗细胞增殖作用及裸鼠体内的药效学作用。延长阿霉素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并降低阿霉素的毒副作用。 方法:1、TOS-DOX的合成与表征:合成由酸敏感键腙键连接的D-α生育酚琥珀酸(TOS)与盐酸阿霉素(DOX·HCl)的化合物TOS-H-DOX;以非酸敏感键酰胺键连接合成的TOS-A-DOX作为对照,进行对比研究。采用1H-NMR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 2、TOS-DOX/TPGS的制备与表征:采用薄膜溶剂挥发法分别制备了TOS-A-DOX/TPGS与TOS-H-DOX/TPGS纳米胶束。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DOX的含量,并计算载药量,包封率;用纳米粒度仪分别测定TOS-A-DOX/TPGS与TOS-H-DOX/TPGS的粒径和Zeta电位;运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TOS-A-DOX/TPGS与TOS-H-DOX/TPGS的体外释药特征。 3、TOS-DOX/TPGS抗细胞增殖实验及摄取研究:实验分别考察了24h、48h内TOS-A-DOX/TPGS与TOS-H-DOX/TPGS对乳腺癌细胞MCF-7、胃癌细胞MGC-803和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的影响。考察了TOS-A-DOX/TPGS与TOS-H-DOX/TPGS对MCF-7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MCF-7肿瘤细胞摄取阿霉素的浓度。荧光显微镜观察了MCF-7肿瘤细胞摄取阿霉素的情况。 4、TOS-DOX/TPGS在裸鼠体内的药效学研究:先建立MCF-7肿瘤裸鼠模型。自制TOS-A-DOX/TPGS与TOS-H-DOX/TPGS,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市售盐酸阿霉素为参比制剂,考察裸鼠单剂量尾静脉注射给药后的抗肿瘤活性。观察肿瘤及心脏、肝脏、肾脏以及胃组织切片的细胞形态变化。 结果:1、本实验成功的合成了TOS-H-DOX和TOS-A-DOX两种化合物。 2、采用薄膜溶剂挥发法成功的制备了TOS-A-DOX/TPGS与TOS-H-DOX/TPGS纳米胶束。TOS-H-DOX/TPGS纳米胶束的平均粒径为(98.06±3.25)nm,Zeta电位为(1.315±0.34)mV。TOS-A-DOX/TPGS纳米胶束的平均粒径为(102.45±2.81)nm,Zeta电位为(1.623±0.25)mV。UV法测定TOS-H-DOX/TPGS的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93.54±2.49)%和(9.23±1.21)%,TOS-A-DOX/TPGS的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90.18±2.14)%和(8.83±0.19)%。TOS-H-DOX/TPGS纳米胶束在体外的释放特性呈现特殊的pH依赖性,在pH5.0时释放较为完全,在pH6.4~7.4时释放很少,TOS-A-DOX/TPGS纳米胶束在pH5.0~7.4时,阿霉素几乎不释放。 3、在载体材料对细胞生长无影响的浓度范围内,TOS-H-DOX/TPGS纳米胶束的体外细胞毒性均强于游离药物阿霉素与TOS-A-DOX/TPGS纳米胶束,且对MCF-7、MGC-803、SMMC-7721三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效果均较明显。游离阿霉素和纳米胶束的细胞毒性均具有时间依赖性,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体外MCF-7细胞凋亡实验发现DOX,TOS-H-DOX/TPGS,TOS-A-DOX/TPGS诱导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5.23%,11.7%,6.82%,TOS-H-DOX/TPGS纳米胶束诱导细胞凋亡能力明显强于游离阿霉素和TOS-A-DOX/TPGS。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阿霉素进入细胞核浓度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荧光显微镜观察MCF-7肿瘤细胞摄取阿霉素的情况显示,TOS-H-DOX/TPGS载药胶束进入细胞核的量明显多于TOS-A-DOX/TPGS载药胶束。 4、对MCF-7肿瘤细胞建立的裸鼠的药效研究结果表明,TOS-H-DOX/TPGS纳米胶束具有最强的抗肿瘤活性,其肿瘤抑制率为68.0%。裸鼠的体重变化和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其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结论:该实验成功的制备了粒径较小,包封率较高的TOS-H-DOX/TPGS纳米胶束。该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和缓释效果,体内体外抑制肿瘤作用明显,且对各组织的毒副作用较小,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靶向传递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著录项

  • 作者

    熊淑娟;

  • 作者单位

    南华大学;

  • 授予单位 南华大学;
  • 学科 药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唐国涛;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工程材料学;
  • 关键词

    TPGS; 纳米胶束; 肿瘤;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