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虎纹捕鸟蛛毒素-I(HWTX-I)突变体及天然ω-芋螺毒素MVIIA的合成和活性鉴定
【6h】

虎纹捕鸟蛛毒素-I(HWTX-I)突变体及天然ω-芋螺毒素MVIIA的合成和活性鉴定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缩写表

第一章前言

1.1多肽毒素结构和功能关系及蛋白质工程

1.2本文研究的现状和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HWTX-I突变体化学合成和鉴定

第一节HWTX-I突变体的合成

1.1固相多肽合成(Fmoc)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材料和方法

1.3结果和分析

1.4讨论

第二节HWTX-I突变体的还原氧化复性和分离纯化

2.1多肽的还原复性的方法

2.2突变体的氧化复性过程研究

2.3氧化复性和分离纯化的结果和分析

2.4复性过程和分离纯化讨论

第三节复性产物的鉴定

3.1材料

3.2实验方法

3.3结果分析

3.4讨论

3.5进一步研究设想和展望

第三章ω-Ctx-MVIIA的合成及鉴定

3.1材料和方法

3.2方法

3.3结果和分析

3.4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虎纹捕鸟蛛毒素-Ⅰ(Huwentoxin-Ⅰ,简成HWTX-Ⅰ)是从中国捕鸟蛛新种虎纹捕鸟蛛(Selenocosnia huwena)粗毒中分离纯化的一种多肽类神经毒素.该毒素分子量为3750Da,由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三对二硫键按1-4(C<,2>-C<,17>),2-5(C<,9>-C<,22>),3-6(C<,16>-C<,29>)方式配对.溶液构象研究表明,它采取自然界中其它蛋白质多肽普遍采用的一种紧凑、致密的抑制剂胱氨酸结模体(ICK).HWTX-Ⅰ的二级结构包含一段三链反平行β-折迭片和五个β-转角.该毒素是一种能可逆地阻断小鼠膈神经-隔肌的骨骼肌神经接头传递的N-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的神经毒素(N-型Ca<'2+>通道阻断剂),作用位点为突触前膜.通过实验证明,HWTX-Ⅰ的功能残基主要集中在第5β-转角,即lys25和lys27附近.ω-芋螺毒素MⅦA(ω-conotoxin MVIIA)是从芋螺属(conus)海底蜗牛毒液中分离提纯的一种活性多肽,属于N-型Ca<'2+>通道阻断剂中一种,含25个氨基酸残基,三对二硫键,其二硫键连接方式、分子的空间构象与HWTX-Ⅰ很相似,采取ICK结构模体.具有这种结构模体分子是蛋白质工程改造的一种适宜的模式分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