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虎纹捕鸟蛛毒素-Ⅰ天然突变体的分离与鉴定;2.间斑寇蛛粗毒的生物化学研究
【6h】

1.虎纹捕鸟蛛毒素-Ⅰ天然突变体的分离与鉴定;2.间斑寇蛛粗毒的生物化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文献综述及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一节蜘蛛肽类神经毒素的研究进展

1.多肽类毒素的功能研究

2.蜘蛛毒素的应用

第二节蜘蛛饲养以及采毒方法综述

1.蜘蛛的人工饲养

2.采毒方法

3.结语

第三节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虎纹捕鸟蛛毒素-Ⅰ天然突变体的分离与鉴定

1.材料、试剂和仪器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5.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第三章间斑寇蛛的生态学及其粗毒生物化学研究

第一节间斑寇蛛的生态学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第二节间斑寇蛛粗毒生物化学研究

一、间斑寇蛛粗毒的采集及生物学活性分析

二、间斑寇蛛粗毒蛋白质组学研究

二、间斑寇蛛粗毒蛋白质组学研究1.材料、试剂和仪器

二、间斑寇蛛粗毒蛋白质组学研究2.实验方法

二、间斑寇蛛粗毒蛋白质组学研究3.实验结果

二、间斑寇蛛粗毒蛋白质组学研究4.讨论

二、间斑寇蛛粗毒蛋白质组学研究5.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虎纹捕鸟蛛是分布在我国西南部山区的一个蜘蛛新种。它的粗毒中含有多个活性成分,其中研究的比较深入的多为神经毒素。虎纹捕鸟蛛毒素-Ⅰ是虎纹捕鸟蛛粗毒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多肽类神经毒素。它含有33氨基酸残基,其中的6个Cys形成3对二硫键,能阻断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且能可逆阻断小鼠膈神经膈肌接头的传递,是一种N型钙离子通道阻断剂。  本部分研究通过阳离子交换及反相HPLC,从虎纹捕鸟蛛粗毒中分离出HWTX-Ⅰ的一种天然突变体,MALDI-TOF质谱仪分析表明该天然多肽突变体分子量为3636Da。Edman测序结合串联质谱和氨基酸组成分析等方法鉴定出该天然突变体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序列为H2N-ACKGVFDACTPGKNECCPNRVCSDKHKWCKWQ-COOH,其中6个Cys形成3对二硫键。该天然突变体氨基酸序列前31个残基与HWTX-Ⅰ的完全相同,第32位残基由HWTX-Ⅰ的K突变为Q,其生物学活性与HWTX-Ⅰ的有明显差异。昆明种小白鼠第四脑室注射实验表明,该天然突变体能使小鼠致死,但不能阻断小鼠膈神经-膈肌标本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本研究结果表明,K32残基对于HWTX-Ⅰ的生物学活性有关键性作用。该天然突变体对HWTX-Ⅰ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间斑寇蛛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毒的蜘蛛之一。2000年以来,我国新疆不断发生黑寡妇蜘蛛严重伤害人畜的事故,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本室研究人员于2002年7月在新疆哈密地区采集该种蜘蛛和卵袋,经本室人工饲养繁殖成功,同时我们对间斑寇蛛的室内生态学,采毒方法及毒素生物化学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探索出一种新的适用于间斑寇蛛这种中型蜘蛛的电刺激活体采毒方法,并比较研究了电刺激方法采得粗毒与传统方法(解剖分离毒腺后抽提)所得粗毒的生物学活性和小分子量多肽成分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间斑寇蛛粗毒对小鼠及其离体膈神经-膈肌标本的接头传递都有很强的作用;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时,电刺激方法采得粗毒的LD50=0.163mg/kg体重,粗毒浓度为3.2μg/ml时,平均23.3±2.2min完全阻断小鼠膈神经-膈肌标本接头传递;解剖分离毒腺后抽提所得粗毒小鼠腹腔注射时的LD50=0.393mg/kg体重,浓度为6.0μg/ml时,平均25.0±2.2min完全阻断小鼠离体膈神经-膈肌标本接头传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