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吉林省农户贷款担保供求失衡问题研究
【6h】

吉林省农户贷款担保供求失衡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OLE_LINK9

OLE_LINK10

RANGE!A1:G41

RANGE!A1:G41

RANGE!A1:G41

展开▼

摘要

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农户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农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增加贷款的违约风险;因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作为一种长期均衡现象在农户贷款中表现较为突出。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了降低贷款风险及减少农户贷款违约时自身的损失;在向农户授信时往往需要农户提供贷款担保;贷款担保已经成为农户贷款融资的重要条件。我国农户贷款担保市场的现实状况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对农户提供的有效贷款担保供给无法满足农户的贷款担保需求;供求不平衡现象越发严重;农户贷款担保市场的供求失衡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进而导致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扭曲;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论文从农户贷款担保的需求和供给角度出发;立足于吉林省农户贷款担保市场;将农户贷款担保市场的各参与主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农户贷款担保需求和供给的现实状况;总结农户贷款担保需求与供给的基本特征;探明农户贷款担保供求失衡的表现和主要原因;通过实证检验分析并筛选农户贷款担保需求和供给的显著性影响因素;测度并评价样本担保机构农户贷款担保的运行效率;分析政府介入农户贷款担保市场的行为方式。针对政府、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以及农户等不同农户贷款担保市场参与主体;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破解吉林省农户贷款担保市场供求失衡的对策建议。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第一;吉林省农户贷款担保供求状况分析。通过对吉林省东、中、西部 6 个地级市19个县42个乡镇的840个样本农户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获得的资料;对吉林省农户贷款担保需求的基本特征、需求满足情况及贷款担保制约状况加以梳理、总结;通过对吉林省内中国农业银行、吉林银行、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实地访谈;对政府的农户贷款担保政策及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担保数量、品种方面的供给要素进行分析;并对吉林省农户贷款担保的制度变迁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农户贷款担保运行机制不畅、为农户提供第三方担保的担保人缺失和弱质化、农户缺乏有效担保资产等问题是农户贷款担保供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农户贷款担保供求失衡的影响因素分析。在界定农户贷款担保失衡的含义和衡量指标的基础上;对农户贷款担保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使用二元 Logit模型分别对农户贷款担保的需求与供给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使用多元Logit模型对不同农户贷款担保品种的供给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筛选出农户贷款担保需求、供给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得出农户家庭人口、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等7个因素对农户贷款担保的有效需求影响显著;农户家庭土地面积、农户家庭农业生产性收入等9个因素对农户贷款担保的有效供给影响显著;论文研究发现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在对农户提供贷款担保供给时;无论在现实中采取哪种具体担保方式授信;其实质上都取决于农户家庭土地面积的大小和家庭资产的多少;为解决农户可抵押资产过少而创新出来的权利质押担保;包括“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土地收益权保证”、“粮食直补担保”等新型担保产品;最终在供给上仍然受到农户土地面积和财产数量的高度制约;这意味着资产和土地较少的小规模农户很难获得现有的任何一种形式贷款担保;研究还发现农户担保品的变现速度快慢;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向农户提供担保供给影响较大。无论是农户贷款担保的方式是财产抵押还是权利质押;担保品变现的速度快慢都极大影响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对农户贷款担保的供给。如果不能有效提高农户担保品的变现速度;单纯扩大担保品的范围或创新担保品种类;对于提高农户贷款担保的有效供给意义都十分有限。 第三;吉林省第三方担保机构农户贷款担保运行效率分析。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比照全国平均指标;对吉林省内15个县市的38家样本第三方担保机构的农户贷款担保运行效率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吉林省样本担保机构农户贷款担保运行的技术效率可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但纯技术效率相对较低;政策性担保机构农户贷款担保运行的综合技术效率较高;且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相对比较均衡;商业性担保机构农户贷款担保运行的纯技术效率较低;但规模效率较高;互助性担保机构农户贷款担保运行的规模效率较低;但纯技术效率较高。对应担保机构农户贷款担保运行效率分析的结果;商业性担保机构应该提高农户贷款担保业务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互助性担保机构应该增加农户贷款担保的业务规模;而由于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农户贷款担保运行综合技术效率较高且比较均衡;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支持政策性担保机构向农户提供更多的贷款担保供给。 第四;农户贷款担保供给中政府行为分析。本论文通过对农村信贷市场和农户贷款担保市场失灵的分析;并揭示了农户贷款担保的准公共物品属性;由此得出政府介入农户贷款担保市场十分迫切。研究发现为解决农户贷款担保供求失衡的问题;现今阶段政府应大力支持农户权利质押担保;同时由政府主导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业保险体系建设和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通过政府与商业担保机构的博弈分析;可以得出必须规范政府介入农户贷款担保市场的有效边界;避免在农户贷款担保市场中归属于私人物品的领域与商业性担保形成竞争;在对商业性担保机构进行财政支持时应建立相应的监督和激励制度并使之得以落实;以保证财政支持资金的效率性;通过政府间财政博弈分析;可以得出各层级政府共同分担的方式既能减轻某一级政府的财政压力;又能使农户贷款担保得到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主要对象应该选择担保机构而不是农户;现阶段大力支持政策性担保机构是增加农户贷款担保供给的有效方式之一。 论文创新点: 在农户贷款担保供给的制约因素研究方面。(1)论文研究发现农户担保品的变现的难易程度及变现的速度;成为制约农户贷款担保有效供给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能改变农户抵押资产或质押权利的变现速度慢、变现效率低的问题;一味扩大农户担保品的范围或开发更多的新型担保产品;实际意义十分有限;无法使农户贷款担保的供给得到有效提高;(2)论文研究发现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在对农户提供贷款担保时;无论在现实中采取哪种具体担保方式授信;其实质上都取决于农户家庭土地面积大小和家庭资产多少。为解决农户可抵押资产过少而创新出来的权利质押担保产品;包括“土地经营权抵押”、“土地收益权保证”、“粮食直补担保”等新型农户贷款担保产品;最终在供给上仍然受到农户土地面积和财产数量的高度制约;这意味着资产和土地较少的小规模农户很难获得现有任何一种形式的贷款担保。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