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主体的误认与谋杀——符号纬度下的《阿Q正传》解读
【6h】

主体的误认与谋杀——符号纬度下的《阿Q正传》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阿Q成为阿Q

1.1“被抛”与寻求认证

1.2被命名

第二章:阿Q成了阿Q

2.1阿Q的禁忌

2.2阿Q恋爱的悲剧

第三章:阿Q之所以成为阿Q

3.1绝对主体的存在

3.2阿Q与其他屈从体

第四章: 阿Q不想成为阿Q

4.1“心造幻影”(精神胜利法)

4.2相似者(王胡 小D)

4.3做贼与革命

结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雄踞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在主人公阿Q的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正是鲁迅先生为“沉默的国人魂灵”开出的反省之路。而拉康被誉为战后法国思想界的最后一位大师,他颠覆性地提出了“镜像阶段”理论,认为人在自我的形成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异己的象征社会的文化符号的影响,导致人将镜中的形象作为自己认同的对象,自此人的主体性暗含了深刻的危机,人成为空洞的符号,而人的丰富意蕴被掩盖。
   鲁迅和拉康,虽然两位的文化背景不同,但对人的深切关注却是一致的。本篇论文试着以拉康的主体理论来解读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阿Q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强大的社会主导思想占据了阿Q的灵魂,成为不能自主言说的“沉默的国人魂灵”。在本论文中试着通过“阿Q”这个人的外在的符号,以他的“名”为切入点,来探讨阿Q命运的成因——主体性的被建构以及阿Q对“阿Q”这个名的反抗以及被迫地走向死亡。阿Q是一个在强大的社会中丧失了主体性的主体,成了一个被社会吞噬了丰富意义的空洞的符号,但符号下的丰富意义需要我们去挖掘,这正是我这篇论文努力的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