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湖南省山洪灾害治理工程体系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6h】

湖南省山洪灾害治理工程体系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主要研究内容

1.4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湖南省山洪灾害治理工程体系建设概况

2.1研究区基本概况

2.2湖南省山灾治理工程体系建设现状

2.3本章小结

3山灾治理工程体系安全性评价的理论研究

3.1山灾治理工程体系安全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3.2山灾治理战略与山灾治理工程体系

3.3山灾治理工程体系的内涵、属性与功能

3.4山灾治理工程体系安全性评价特点及其内容

3.5本章小结

4山洪灾害治理工程体系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

4.1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4.3本章小结

5山洪灾害治理工程体系安全性评价方法与模型

5.1山洪灾害治理工程体系安全性评价方法

5.2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5.3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5.4山灾治理工程体系安全性评价模型

5.5山灾治理工程体系安全性评价流程

5.6本章小结

6物元模型在湖南山灾治理体系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6.1物元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值的确定

6.2物元安全性评价模型的计算

6.3计算结果汇总

6.4结果分析

6.5改进对策

6.6本章小结

7总结与展望

7.1总结

7.2展望

参考文献

附 录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致 谢

展开▼

摘要

湖南省属于南方地区山洪灾害多发省份之一,其表现形式主要有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等。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活动日益频繁,规模日益增大,遇到的山洪灾害问题也越发突出,日趋严峻。如何构建有效的治理工程体系,使山洪灾害减少到最小程度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要采取进一步防治措施,首先需对现有山洪灾害治理工程体系进行科学评价。
   从湖南省山洪灾害治理工程体系规划建设现状出发,在系统论、安全系统工程学、模糊数学论、防灾减灾与洪水管理等理论指导下,分析影响山灾治理工程体系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从防洪工程治理配置、河道工程整治、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生物工程治理四个方面建立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理论和可拓集合的原理及方法,建立物元评价模型,对湖南省13个山洪灾害易发地(州)市的治理工程体系进行安全性综合评价,得出各地(州)市山洪治理工程体系的评价等级,并绘制了安全性评价等级分区图,探讨了各等级区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改善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从构建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山洪灾害治理工程体系出发,提出了开展山洪灾害治理工程体系安全性评价研究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国内外有关山洪灾害治理工程体系安全性评价的研究现状,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2)阐述了开展山洪灾害治理工程体系安全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并对山洪灾害治理工程体系的内涵、基本特征和功能、以及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了介绍,为评价研究工作的进行在理论上提供指导和有力支持。
   (3)论述了构建指标体系的主要原则,并从影响山洪灾害治理工程体系的防洪工程治理配置、河道工程整治、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生物工程治理四个方面着手,采用指标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建立了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内涵进行了解释。
   (4)介绍了山洪灾害治理工程体系安全性评价的主要方法,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针对这一多维因素综合体的安全性评价问题,考虑其需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这一特殊性,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在对各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进行制定和山洪治理体系安全性评价等级进行划分基础上,建立了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
   (5)从湖南省山洪灾害治理工程体系建设现状出发,对13个山洪灾害易发地(州)市的山洪灾害治理工程体系安全性进行评价,得出永州、怀化安全水平为Ⅰ级—安全性理想,占山洪易发区的15.4%;郴州、衡阳、湘西、邵阳安全水平为Ⅱ级—安全性较好,占山洪易发区的30.8%;长沙、岳阳、娄底安全水平为Ⅲ级—安全性一般,占山洪易发区的23.1%;张家界、益阳、株洲、湘潭安全水平为Ⅳ级—安全性欠佳,占山洪易发区的30.8%。并绘制安全性评价等级分区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湘西、湘西北、湘南山洪灾害较发达地区的地(州)市其治理安全性水平就相对要高,位于湘中、湘东山洪灾害欠发达地区的地(州)市其治理安全性水平相对要低,评价结果与湖南省山洪灾害发生发展的特点基本相符。最后,分析评价结果,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善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