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
【6h】

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主要概念的界定

1.2.1 汽车工业

1.2.2技术创新

1.2.3技术创新模式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 本文的框架结构及创新点

2 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与适用条件

2.1 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模式类型及特点

2.1.1 自主创新模式

2.1.2 模仿创新模式

2.1.3 合作创新模式

2.2 技术创新模式的适用条件分析

2.2.1 市场规模条件

2.2.2研发水平条件

2.2.3 制度条件

2.2.4对外开放度条件

3 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实证研究

3.1 中国汽车工业创新模式发展历程

3.1.1 封闭环境下的消化吸收模式

3.1.2 改革开放促进引进创新模式

3.1.3 多元化技术创新模式齐头并进

3.2 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实证分析

3.2.1变量及数据

3.2.2数据的处理

3.2.3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3.2.4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

3.2.5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3.2.6 回归结果及分析

4 案例分析-以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为例

4.1 奇瑞汽车的发展历程

4.2 创业初期,通过模仿合作获取仿制技术

4.3 通过逆向开发模仿,形成创新能力

4.4 寻求合作模式,实现技术创新

4.5 案例分析结论

5 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实施建议

5.1 构建全面创新体系、促进制度创新

5.2 加强创新能力与合作模仿创新模式的匹配

5.3 引进、模仿双管齐下,实现跨越发展

5.3.1 注重合作模仿创新模式的“取长补短”

5.3.2 在以合作模仿创新为主前提下,稳步推进自主创新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世界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进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汽车工业要保持其稳步发展的动力,就要进行不同模式的技术创新。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很大,一直以来都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对相关配套产业有着很强的拉动作用,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意义重大。但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创新能力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创新能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加强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的能力,找到适合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阶段的技术创新模式,对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从技术创新理论入手,阐述了各类创新模式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模式的优势、劣势和共同点。其次,本文基于美国与日韩的汽车工业的发展启示与技术创新模式的对比分析,总结了各类创新模式选择的适用条件。第三,本文回顾了中国汽车工业创新历程,借鉴美国与日韩的经验以及前面分析的模式选择适用条件,构建了用以定量分析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方程,实证分析了中国现有条件下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第四,论文最后以奇瑞汽车公司的发展历程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从奇瑞公司不同发展阶段所采取的不同技术创新模式来纵向比较创新模式的演变过程。最后,对中国汽车工业如何进行创新模式的选择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依赖于市场规模、对外开放度、研发水平、制度四个维度的条件。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的对外开放度比较高,非国有经济推动了汽车行业的发展,但目前汽车工业的研发强度以及市场规模的大小对中国汽车行业的技术拉动作用并不显著,由此证明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的产业规模与国外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鉴于此现状,中国的汽车工业就应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为主,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强研发投入,增强技术的吸收与应用能力,进而稳步推进自主创新,形成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格局。

著录项

  • 作者

    曾祥林;

  •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 学科 企业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吴定玉;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426.471;
  • 关键词

    汽车工业; 技术创新; 创新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