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制度变迁视域中我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演进及其规律研究
【6h】

制度变迁视域中我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演进及其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1949年到1958年城乡关系的主要特征与制度根源

第一节 1949年到1958年城乡关系的主要特征

一、分化与流动:1949-1952年的城乡关系

二、城乡分治:1953-1958年的城乡关系

第二节 1949年到1958年城乡关系的制度根源

一、统购统销制度:拉开了城乡二元对立发展的序幕

二、户籍制度的形成: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

第二章 1959年到1978年城乡关系的主要特征与制度根源

第一节 1959年到1978年城乡关系的主要特征

一、城乡分离:1959-1965年的城乡关系

二、分割封闭:1966-1978年的城乡关系

第二节 1959年到1978年城乡关系的制度根源

一、人民公社制:城乡分割

二、户籍制度的强化:二元结构的固化

第三章 1979年到2002年城乡关系的主要特征与制度根源

第一节 1979年到2002年城乡关系的主要特征

一、协调融合:1979-1984年的城乡关系

二、融合失衡:1985-2002年的城乡关系

第二节 1979年到2002年城乡关系的制度根源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松动

二、户籍制度的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松动

第四章 2003年至今城乡关系的主要特征与制度根源

第一节 2003年至今城乡关系的主要特征

一、反哺统筹:2003-2005年的城乡关系

二、城乡一体:2006年至今的城乡关系

第二节 2003年至今城乡关系的制度根源

一、新型户籍制度:城乡一体化的制度保障

二、农业税的取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第五章 建国以来我国城乡关系历史演变的规律性探索

第一节 工业化进程是影响城乡关系的根源

第二节 制度是促使城乡关系变化的直接因素

第三节 路径依赖是城乡关系变革的阻碍因素

第四节 城市化是城乡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

结语:用历史的眼光看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城乡关系一直是人类历史发展史上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规律进行研究,实质上就是对当下如何进行城乡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基于这一目的,本文通过对城乡关系与制度变迁理论的阐释,建立了一种从制度变迁的视角来分析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文章以某些制度的出台作为城乡关系分期的依据,从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变革来分析其对城乡关系的影响。
   全文总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理论基础、国内外有关城乡关系的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正文。主要分为五章,前四章讲述了建国以来我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从制度变迁的视角来分析,以某个制度的出台作为城乡关系分期的依据。大概分为四个阶段: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1949年-1958年)、固化(1958年-1978年)、松动与反复(1978年到2002年)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2002年至今)。同时分析了影响城乡关系变化的核心制度。主要分析了统购统销制、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户籍制度以及农业税的取消等对城乡关系的影响。第五章,从四个方面讲述了城乡关系历史演变所呈现的规律:一是工业化进程是影响城乡关系的根源;二是制度是影响城乡关系变化的直接因素;三是路径依赖是城乡关系变革的阻碍因素;四是城市化是城乡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第三部分,结语。要求我们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对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是为了总结规律,指导当下,也是为了要把今天的改革实践看成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具体发展阶段,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努力把握其对未来的深远影响和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