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费CO2排放:时空演变与因素分解
【6h】

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费CO2排放:时空演变与因素分解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备受关注

1.1.2 旅游业节能减排迫在眉睫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标和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4 理论基础

1.4.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4.2 低碳经济理论

1.4.3 脱钩理论

1.4.4 协整理论

1.5 论文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旅游业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测度研究

2.2 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时空演变研究

2.3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碳排放关系研究

2.4 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

第三章 能源消费和CO2排放总体特征

3.1 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估算方法

3.1.1 旅游业能源消费量的估算

3.1.2 旅游业CO2排放量的估算

3.2 能源消费与CO2排放总体特征分析

3.2.1 能源消费总体特征分析

3.2.2 旅游业CO2排放量总体特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能源消费和CO2排放时空演变

4.1 能源消费强度和CO2排放强度区域差异

4.1.1 区域差异的衡量方法

4.1.2 能源消费强度区域差异

4.1.3 CO2排放强度区域差异

4.2 能源消费与CO2排放空间格局演变

4.2.1 能源消费空间格局演变

4.2.2 CO2排放空间格局演变

4.3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CO2排放耦合关系演变

4.3.1 耦合关系研究方法

4.3.2 总体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CO2排放耦合演变

4.3.3 各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CO2排放耦合演变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旅游业CO2排放变动因素分解

5.1 旅游业CO2排放影晌因素的理论分析

5.1.1 产业规模

5.1.2 能源强度

5.1.3 空间结构

5.1.4 产业结构

5.1.5 综合效应

5.2 CO2排放变动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5.3 CO2排放变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在旅游业节能减排形式严峻的背景下,对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费和CO2排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旅游业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首先运用“自下而上”法,估算了1993~2012年中国整体旅游业、旅游各分部门、各省区旅游业能源消费量和CO2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对旅游业及其各分部门的能源消费和CO2排放总体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利用Theil指数法分析了旅游业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区域差异、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并运用ArcView3.3作旅游业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时空格局分布图,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进一步运用脱钩理论和协整理论对旅游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CO2排放的耦合关系演变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LMDI法对旅游业CO2排放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除2003年,1993~2012年旅游业能源消费量和CO2排放量持续增长,其中旅游交通是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核心部分,旅游住宿次之,旅游活动的贡献最小。旅游业及各分部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区域差异整体上减小,区域间差异占主导地位,三大分部门中旅游交通的能源消费和CO2排放区域差异均最为显著。目前自西北向东南,旅游业呈现出能源消费量和CO2排放量均逐步增大的空间格局,且差异愈发显著。旅游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CO2排放之间的脱钩状态以弱脱钩为主,其脱钩状态整体上而言并不十分恶劣,然而离实现其理想脱钩状态仍有一定差距。中国旅游业存在从旅游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CO2排放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天津、辽宁、广东、湖北、陕西的旅游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CO2排放之间存在不同的协整关系,而其他各省旅游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CO2排放之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或者无法进行协整分析。产业规模和空间结构是旅游业CO2排放的主要增量因素,而能源强度是旅游业CO2排放的主要减量因素。依据上述结论,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