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沙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建设研究
【6h】

长沙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建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内研究动态

1.2.2 国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相关概念以及基础理论

2.1 物流相关概念

2.2 区域经济理论

2.2.1 不平衡发展理论

2.2.2 点轴开发理论

2.2.3 产业集群理论

2.3 区域性物流中心理论

3 长沙市物流产业发展概述

3.1 长沙市物流产业发展历程

3.1.1 物流企业分布时序特征

3.1.2 仓储物流企业空间演变特征

3.2 长沙市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3.2.1 物流产业发展速度提高,产值浮动较大

3.2.2 物流企业数量快速增加,质量有待提升

3.2.3 物流节点布局较为集中,规模总体偏小

3.2.4 物流货运总量相对较大且增长快,流向以东南部为主

3.2.5 物流货运能力不断加强,基础装备有待升级

3.2.6 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较少

4 长沙市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影响因素分析

4.1 长沙市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有利因素

4.1.1 物流竞争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

4.1.2 基础设施较完善,区位优势明显

4.1.3 产业集群优势大,开发区强力支撑

4.1.4 辐射经济腹地宽,物流联络密切

4.1.5 物流需求增长快,发展前景广阔

4.1.6 政府政策倾斜多,发展环境良好

4.1.7 特色物流发展快,抓住发展契机

4.1.8 四化两型社会牵引,长株潭一体化推动

4.2 长沙市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不利因素

4.2.1 经济地位相对偏低,物流成本过高

4.2.2 现代物流观念弱,管理人才缺乏

4.2.3 基础设施存在不足,企业服务功能单一

4.2.4 物流市场不健全,企业规模偏小

5 促进长沙市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主要对策

5.1 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5.1.1 发展多式联运

5.1.2 打造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5.1.3 改造发展仓储业

5.1.4 规范物流园区布局

5.2 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物流成本

5.3 加强政府主导作用,落实物流发展规划

5.4 改变传统物流观念,重视人才培养

5.5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研发智能物流技术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创新及不足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经济形式变得多种多样。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的不断壮大,物流作为第三方利润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当前,我国正处于调结构、转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快速推进阶段,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传统的物流业进行全面的改造提升,有助于改善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将对城市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2014年全国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要深化物流流通体制改革,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如何发展符合现代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质量现代物流业也因此再次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汲取现代物流学、管理科学、经济学、区域科学、地理科学、系统工程等多学科的理论精髓,引入物流地理学的概念,从宏观、中观、微观三种尺度探索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律,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以长沙市物流业为研究对象,根据社会经济数据和实地调研资料等,应用统计模型方法,依托SPSS19.0和MAPGIS等技术手段对多项指标进行合理详细地评估,重点研究了长沙市物流产业发展现状、长沙市区域物流竞争力,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发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
  (1)通过分析物流企业分布的时空特征,发现长沙市物流业的发展经历了初期探索、稳步发展、逐步成熟、产业整合和提升四个阶段;物流企业基本分布在环线、港口码头以及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域;统计分析显示物流和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产业集群、对外开放与国际贸易、交通区位、物流政策与规划这些要素具有较大的相关性。
  (2)虽然与发达地区相比,长沙市物流业发展还相对落后,但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较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对周边经济腹地具有较大的辐射能力,发展环境优越,发展潜力巨大;通过比较长沙市与其余九个代表性城市的区域物流的竞争力,对长沙市物流产业的供需状况进行了合理地评估和预测,结果显示长沙市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
  (3)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长沙市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存在些许不利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基础设施应当进一步优化,改变港口与航空运输劣势,对长沙市目前混乱的零担货运物流市场进行整改,加强口岸建设;
  2、更新现代物流理念,改变对物流服务业意识的局限性,全方位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3、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改变条块分割现状,政府规划落实到位;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特色物流、绿色物流,搭建物流市场的组织网络框架;
  4、提高物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全市范围内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5、重视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国际性物流企业的引入,研发智能物流技术,实现物流资源配置最优化。
  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经济中心,长沙市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能够带动周边卫星城市经济发展,增强在中部乃至全国的经济实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