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研究
【6h】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一、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一)国内、国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

(二)自己的见解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历史背景

一、改造封建传统文化,提高根据地军民文化素质的需要

二、反对日伪文化和国民党专制主义文化,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需要

三、动员民众支持和参与抗战的需要

四、开展根据地社会建设的需要

第二章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提高军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党员干部和军队的政治素质

三、开展社会宣传动员工作,提高民众政治觉悟水平

第二节 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提高军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一、以小学教育事业为核心,积极发展中学教育事业

二、冬学运动与扫盲运动开创社会教育的新形式

三、创办党政军干部院校,推动干部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建立科技管理体制,促进边区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重视新闻报刊出版工作,占领舆论宣传阵地

一、创办各种报纸期刊,充分发挥报刊宣传的主导力量

二、出版各种图书,指导边区的抗战和社会建设实践

三、发展广播通讯事业,提高军民坚持抗战的积极性

四、创办《晋察冀画报》,推动抗战政策的宣传

第四节 开展抗战文艺活动,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

一、建立剧团组织,推动文艺活动的繁荣

二、广泛开展歌咏比赛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深入开展“冀中一日”写作运动,组织边区军民参与创作活动

四、举办文艺训练班,推动文艺运动的发展

第三章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特征

第一节 积极发展抗战新文化,文化建设具有战时性

一、文化建设具有革命战斗性,为抗日战争服务

二、文化建设具有非正规性,有效配合游击战

第二节 坚持党对于文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文化建设具有先进性

一、党制定文化政策,引导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党建立健全文化机构,有组织地领导边区文化建设

三、开展整风运动与文化工作者“下乡”“入伍”

第三节 开展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化建设具有大众性

一、坚持以军民为主体的创作导向,促进文艺作品大众化

二、开展乡村文艺运动,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

第四章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第一节 历史意义

一、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二、对军事斗争产生了强大的号召作用,增强了军民取得胜利的信心

三、粉碎了日伪文化战,扩大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影响

四、初步建设了新民主主义文化,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五、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 现实启示

一、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二、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体现时代发展的主题

三、文艺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创作导向,坚持“二为”的根本方向

四、发挥抗战文化资源的特殊作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初期所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它坚持了抗日斗争与社会建设的双重建设方针,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当时激烈的文化战的历史背景之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彻底粉碎了日伪文化战,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积极发展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干部教育和社会教育事业以及建立科技管理体制;重视发展新闻出版工作,建立各种报纸期刊、图书、广播电台和画报;积极开展抗战文艺活动,推动戏剧、写作和音乐工作的发展。通过这些努力,根据地的文化建设事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军事斗争产生了强大的号召作用,粉碎了日伪文化战,扩大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影响,初步建设了新民主主义文化,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对于今天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文化建设事业仍然具有很多现实启示,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也应立足于社会实践,体现时代发展的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创作导向,坚持“二为”的根本方向。同时,我们应该继续发挥抗战文化资源的特殊作用,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