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东昆仑西段铁矿的成矿规律及遥感找矿模型的建立
【6h】

东昆仑西段铁矿的成矿规律及遥感找矿模型的建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主要研究内容

1.4预期成果及其创新性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2.2区域地质概况

第三章 东昆仑西段铁矿床类型

3.1矽卡岩型(接触交代型)铁矿-野马泉群力矿床

3.2沉积变质型-塔拉额热地区铁矿床

3.3火山-沉积型—球路奥窝头铁矿床

第四章 遥感异常信息提取

4.1遥感数据介绍

4.2蚀变信息提取

4.3遥感地质信息及断裂构造信息提取

第五章 岩石光谱展示及岩性识别规律

5.1 FieldSpec Pro系统介绍

5.2 ENVI光谱库的建立

5.3典型岩性光谱特征

5.4 Aster岩性分类方法

第六章 成矿规律及遥感找矿模型建立

6.1东昆仑西段铁矿成矿地质条件找矿规律

6.2遥感找矿标志及找矿模型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结论

7.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东昆仑成矿带西段地区蕴藏着丰富矿产资源,但由于其自然环境恶劣,人迹罕至,地质调查程度较低。面对高寒缺氧、交通不便的东昆仑成矿带西段高原地区直接开展野外工作,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对于大范围、区域性工作更是困难。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力度,扩大资源储量,是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卫星遥感技术是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手段。随着国内外数据源的迅速增多和分辨率不断提高,遥感技术已经在基础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东昆仑西段铁矿类型多样,以矽卡岩型、变质型和沉积变质型为主。本文以当代地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成矿理论为指导,一方面通过分析研究区的地质特征,分析和总结铁矿的成矿条件和分布规律;另一方面在已知地质和矿产信息的基础上,采用多光谱、高光谱的卫星遥感数据源,以遥感图像处理分析为手段,初步构建基于Aster、Worleview-2等国外数据和GF-1、02C等国产高分卫星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方法体系,最大限度地在重点区提取成矿-控矿地层、构造、岩性、蚀变等指示性信息,总结控矿遥感地质因素和矿床赋存规律,建立遥感综合找矿模型,进行找矿有利区预测。
  遥感异常信息提取主要利用ETM/Aster等卫星数据,采用光谱角法、主成分分析法和波段比值法,同时建立高分遥感地质解译标志。在以上工作基础上,对野外采集的典型岩样利用ASD光谱仪获取反射波谱曲线并录入ENVI光谱库,总结典型岩样的影响因子。并利用光谱指数法、最大似然法以及光谱角法(SAM)对ASTER遥感影像进行有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体分类,并比较了三者方法各自的优势。综合这些信息能为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调查提供基础资料,从而为快速寻找东昆仑西段铁矿提供技术支持和找矿方向。
  分析认为铁矿主要分布在元古代的金水口岩群、小庙组和古生代的滩间山群地层,岩性以浅变质碳酸盐岩、碎屑岩为主,其次为片麻岩;遥感影像为灰白色、灰红色色调,色调较均匀,条纹清晰,斑块状纹形,中高山地势。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对铁矿化类型有较为显著的专属性,与铁矿化有关的岩石类型主要有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等;影像表现为深灰色、灰褐红色,局部夹灰白色色调,多形成陡峻高山,斑点状及条带状纹形,表面较粗糙,局部浑圆。主要构造线走向为北西、北西西向断裂构造,为高角度逆断层,影像上表现是线性形迹极为醒目,水系肘状异常段屡见不鲜,可见断层三角面。另外岩石光谱反射率大小与粒度、矿化呈正相关,与蚀变关系无明显规律,还与蚀变类型有关。与分类结果进行定量评价,ASTER光谱指数法分类中二长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精度明显高于最大似然法和光谱角法分类精度,而最大似然法中正长岩识别效果明显较好,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光谱指数法在岩性分类过程中可以提高某些岩性的分类精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