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研究
【6h】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传统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1.2.2现代信用风险量化模型

1.1.3国内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的研究现状

1.3研究思路及创新

1.4研究内容

第2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一般理论

2.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2.1.1风险

2.1.2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涵义

2.1.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组成

2.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概述

2.2.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的含义和作用

2.2.2商业银行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趋势

2.2.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方法的演变

2.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模型概述

2.3.1 Credit Metrics模型

2.3.2 KMV模型

2.3.3 Credit Risk+模型

2.3.4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

第3章《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信用风险量化管理

3.1《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

3.1.1《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出台的背景

3.1.2《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

3.2《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提出的量化信用风险的方法

3.2.1标准法

3.2.2内部评级法

3.2.3标准法与内部评级法的选择

第4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发展及现状

4.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的重大意义

4.1.1信用风险的量化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

4.1.2信用风险的量化管理是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需要

4.1.3信用风险的量化管理是适应金融创新和国际竞争的要求

4.2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历史沿革

4.2.1信贷资金管理阶段

4.2.2商业银行的授信管理

4.2.3贷款五级分类管理

4.2.4内部评级法的探索阶段

4.3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4.3.1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金额巨大

4.3.2资本充足率偏低

4.3.3信用风险量化管理问题较多

第5章 国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方法经验借鉴

5.1 美洲银行的风险管理架构和内部评级体系

5.1.1 美洲银行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5.1.2美洲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

5.2花旗银行的风险管理内部评级体系

5.2.1花旗银行风险管理的内部评级体系

5.2.2花旗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应用

5.3瑞士银行的风险管理内部评级体系

5.3.1瑞士银行内部评级的基本步骤

5.3.2瑞士银行内部评级法的应用

第6章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的内部评级法

6.1打造建立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运行基础

6.1.1完善产权制度多渠道充实银行资本金

6.1.2采取多种方式降低不良资产

6.1.3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内控机制

6.2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的条件及步骤

6.2.1应用内部评级法银行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6.2.2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法的基本步骤

6.3信用风险量化模型KMV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6.3.1 KMV模型的计算过程

6.3.2 KMV模型应用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可行性

6.3.3 KMV模型度量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实证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信用风险是金融领域中最古老的一种风险,就潜在损失的程度而言,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的首要风险。因此信用风险的量化管理对于商业银行有着重要意义。信用风险量化与信用评级有着密切关系,信用评级是信用风险量化的开始。为测算银行的风险资产状况,银行必须对资产进行评级,并相应确定风险权重。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如何建立和完善银行自己的贷款评级体系或债项分类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将于2006年正式实施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提出了信用风险量化的新方法——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IRB法)。巴塞尔委员会明确提出,新资本协议的各项基本原则普遍适用于全世界的所有银行,并鼓励管理水平高的银行采用IRB法。应用内部评级法可以使银行精确度量风险,提高对风险的敏感度,同时,应用内部评级法且风险管理水平高的银行,测算出的风险要素数值较小,则风险权重比采用标准法时低,从而达到资本计算优惠。可以说,内部评级法反映了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先进作法,是我国商业银行完善风险管理的必然选择。 本文通过运用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等有关原理,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运用比较分析、理论模型、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了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一手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意义、发展及在方式方法选择进行了研究分析。以国内商业银行公布的最新财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量化管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通过借鉴国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的内部评级法的经验,对风险量化模型KMV模型测算上市公司借款人违约率的进行了实证分析,使用了2004年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和截至2005年4月的最新证券市场行情数据,对典型企业进行了风险量化计算。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法的思路,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利用KMV模型测算上市公司借款人违约率具有可行性。 本文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分析了新巴赛尔协议即将实施背景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手段;2.收集处理了我国商业银行和上市公司的最新数据,以此为基础使用KVM模型进行了实证计算;3.总结分析了国外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手段和方法;4.修正了在参考文献中出现的对于KVM计算模型的错误引用(见p50)。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国内外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的有关文献综述及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第二章论述了风险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一般理论,特别指出: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包括由交易对手直接违约和交易对手违约可能性发生变化而给投资组合造成损失的风险。本章还介绍了四种现代信用风险量化模型。本章为全文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论述了作为全球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游戏通则”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主要内容及协议中提出的信用风险量化的方法,并对信用风险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的选择做了重点分析,指出,在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法具有重要意义。第四章详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的意义、发展历程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现状分析,为后面章节的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方法选择埋下伏笔。第五章为国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方法借鉴。介绍了美洲银行、花旗银行、瑞士银行的风险量化管理的先进经验,并提出可借鉴之处。第六章为全文的重点。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建立内部评级法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的必然选择。本章首先提出了如何打造建立内部评级法所需要的商业银行运行基础;其次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法的步骤和方法;最后,通过量化模型KMV模型在我国的实证研究,论证了我国商业银行应用该模型计算违约率的可行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