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市场化运营环境下电信产业市场结构演化分析
【6h】

市场化运营环境下电信产业市场结构演化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电信产业也不断的发展与壮大,其产值在国家GDP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至2008年底我国电话用户达9.82亿户,互联网用户达2.98亿户。虽然近年我国电信产业总体在迅速发展,但其内部发展是不平衡的:2008年电信产业重组前,中国移动公司一家独大,其市场份额持续上升,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中国网通的市场份额逐渐趋同,中国铁通和中国卫通的市场份额几乎可忽略不计,电信产业的竞争性不断降低,垄断程度不断上升,市场结构失衡。电信产业重组后,新成立的三大电信企业在技术、资产、用户等方面也是不对称,但其竞争性较重组前有所改善,在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等电信业务内初步形成了寡头竞争态势。
   本文在对我国电信产业改革历程进行实证性分析基础上,针对寡头电信竞争市场,运用动态调整、不完全信息博弈、微分博弈、混沌滞后控制等方法,分别就线性需求下、需求信息不完全条件下、随机需求信息下的寡头电信价格调整及其市场结构演化进行模型刻画与数值仿真分析,分析结论为市场化营运环境下寡头电信企业的定价策略与移动电信产业市场结构的演化动态提供理论支撑,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研究内容:
   第二章在充分考察我国电信产业的改革和发展历程基础上,分别对电信产业的进退壁垒、产品差异、市场集中度进行了分析和实证测算,分析结果表明:1)电信产业的进退壁垒很高,主要有政府特许经营、沉淀成本大、技术要求高等方面;但随着市场改革的深入与电信企业之间的重组,市场进退壁垒在逐步降低,从而导致形成寡头垄断市场结构。2)不同的电信产品之间有替代性,同一电信产品之间的产品差异不明显。3)政策性电信产业重组降低了电信产业的垄断程度,但电信企业的策略性市场行为在一定程度内加剧了电信产业的垄断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分析表明:如不考虑政策和技术因素,寡头企业的价格策略是影响电信产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电信产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这种影响将越来越大。
   第三章构建了线性需求下的电信企业寡头价格竞争伯川德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寡头电信企业价格动态调整模型,分析了价格调整动态模型的Nash均衡、分岔和混沌等过程,通过对寡头电信企业价格调整过程中平均利润的分析表明:1)均衡状态下电信企业获得的平均利润最大,因此维持均衡是重要的,为此对混沌过程进行分析并运用滞后控制方法对其进行控制分析;2)通过分析替代系数对企业价格策略的影响可知,电信企业通过提高自身产品对竞争对手产品的可替代性,可提高企业自身利润。最后分析了电信产业的市场结构演化过程。
   第四章在第三章基础上考虑了需求不完全信息的情况,即引进了需求噪音项,并分别考虑了需求噪音服从均匀分布与正态分布情况下,寡头电信企业的价格调整动态以及该动态经历均衡、分叉与混沌过程中,电信企业的平均收益;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需求噪音项、企业风险系数等对企业价格策略的影响,分析表明:1)需求噪音越大,电信企业定价越高,但利润也就越小;2)风险偏好越大,企业利润也可能越低;3)当竞争对手的价格调整速度增大情况下,为维持自身的市场份额,电信企业的最优选择是维持自身价格策略不变。
   第五章将寡头电信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博弈刻画为微分博弈模型,分别从利润和考虑决策者不同目标效用函数角度构建寡头电信企业的动态优化模型,然后将上述模型拓展到二次成本函数情况,并度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表明:1)企业的决策目标对市场份额的影响很明显:企业以收益最大为定价目标,市场垄断程度就会降低;而当以利润为决策目标时,将导致市场垄断程度的加剧:2)要降低市场的垄断程度的话,增加企业产品的替代性是一条重要途径,而增加产品的差异性,则会提高市场的垄断程度。
   总体而言,本文结合博弈理论建模和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寡头电信企业的价格调整策略与市场结构演化动态,以期为电信产业的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及措施建议。研究结果对我国电信产业的市场化运营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