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大代表的代表性研究
【6h】

人大代表的代表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对代表理论的研究

1.2.2 对人大代表构成的研究

1.2.3 对人大代表素质和能力的研究

1.2.4 对代表履职状况的研究

1.2.5 对人大代表角色冲突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人大代表代表性的理论分析

2.1 代表理论的不同学说

2.1.1 强制委托论

2.1.2 代表责任论

2.1.3 集中代表论

2.2 人大代表的代表性内涵

2.2.1 人大代表的角色定位

2.2.2 对代表性理解误区的辨识

2.2.3 代表性的具体内容

第3章 人大代表代表性的现状透视

3.1 人大代表代表性的积极成效

3.1.1 人大代表的来源更具广泛性

3.1.2 人大代表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

3.2 人大代表代表性不足的表现

3.2.1 代表结构不合理

3.2.2 缺乏代表责任感

3.2.3 对民意的整合不到位

3.2.4 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

3.3 人大代表代表性不足的原因

3.3.1 以往法律对代表比例的规定欠合理

3.3.2 代表选举过程缺乏竞争性激励

3.3.3 代表履职平台不健全

3.3.4 代表兼职加重了角色冲突

3.3.5 对代表缺乏有效监督

第4章 提高人大代表代表性的路径探索

4.1 优化人大代表的代表结构

4.1.1 修正对代表比例的差额规定

4.1.2 落实城乡同比例选举代表的原则

4.2 规范人大代表的选举过程

4.2.1 完善代表选举中的竞争机制

4.2.2 改进代表选举中的投票行为

4.3 促进代表对民意的了解和整合

4.3.1 逐步推行代表专职化

4.3.2 完善代表联系选民的制度

4.3.3 利用网络开展民情调查

4.4 推进代表对不同利益的协调

4.4.1 加强代表之间的沟通交流

4.4.2 明确利益协调的具体内容

4.4.3 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协调不同利益

4.5 加强对人大代表的监督

4.5.1 加强对代表选举过程的监督

4.5.2 加强对代表履职过程的监督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47个国家和地区代议机关的会期设置情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代议制民主,它给民众提供了利益诉求通道。被民众选出来的人大代表的代表性决定着民意能否被真实而充分地表达出来,也决定着民众的利益能否尽可能的实现。基于人大代表在人大制度完善以及民主政治发展中的重要性,本文将对人大代表的代表性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对代表的产生和代表如何回归选民的关注来厘清人大代表的代表性内涵,以及就如何完善人大代表的代表性进行探索。
   以人大代表的代表性为研究对象,本文从人大代表与选民的关系出发,通过对人大代表究竟代表谁以及代表谁的什么这两个问题的辨识来合理定位人大代表的角色,厘清代表性内涵。笔者认为,人大代表所代表的是选民的利益,而非选民本身;并且他们既然是特定选民选举产生的,就应当对相应的选民负责,只有充分代表好了各自选民和选区的利益才能升华为代表全体人民的普遍利益。而且,代表性并不只体现在静态方面,应当从结构与职责两个维度来把握。
   通过分析人大代表的比例失衡、对选民意志的背离以及责任感的缺乏等问题,文章对代表性的现状及代表性缺失的原因作了细致的考察。就如何转变这一现状,完善人大代表的代表性,笔者认为应当从优化代表结构、规范代表选举过程、推进代表对民意的了解和整合、加强代表对不同利益的协调以及对代表的监督等方面入手,兼顾人大代表队伍结构的优化和代表职责的改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协调各种不同利益,缓和转型期的各种矛盾,使社会朝着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