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违约行为的国家助学贷款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6h】

基于违约行为的国家助学贷款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国家助学贷款激励与约束机制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激励机制

2.1.2 约束机制

2.1.3 激励约束的过程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第3章 国家助学贷款激励与约束机制建设中的违约行为分析

3.1 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状况以及违约行为

3.1.1 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状况

3.1.2 国家助学贷款违约行为

3.2 国家助学贷款的特性分析

3.2.1 征信失灵

3.2.2 激励约束供给不足导致违约率居高

3.2.3 激励约束机制缺失导致的放大效应

3.3 国家助学贷款的博弈分析

3.3.1 委托代理理论模型介绍

3.3.2 模型的运用

3.3.3 模型的启示

第4章 国外助学贷款激励与约束机制建设经验借鉴

4.1 美国助学贷款的激励约束机制分析

4.1.1 美国助学贷款分类

4.1.2 美国助学贷款的激励约束机制j

4.2 英国助学贷款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4.2.1 英国助学贷款发展状况

4.2.2 激励约束

4.3 美国和英国助学贷款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4.3.1 我国与英美助学贷款制度的比较

4.3.2 启示

第5章 基于违约行为的国家助学贷款激励与约束机制建设路径

5.1 发挥国家助学贷款的差别利率效应

5.1.1 提出原因

5.1.2 方案设计

5.2 优化国家助学贷款的设计方案

5.2.1 制定多样化的贷款和还款方案

5.2.2 完善助学贷款的奖惩措施

5.3 建立国家助学贷款的增信平台

5.3.1 发挥高校增信功能

5.3.2 加大银行增信力度

5.4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分担机制

5.4.1 重新确定高校的风险分担水平

5.4.2 组建助学贷款信用担保机构

5.5 重塑法律体系和道德约束机制

5.5.1 建立个人信用约束相关的法律体系

5.5.2 重塑道德约束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国家助学贷款自1999年初步试点以来,为许多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和支撑,对促进教育机会平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高等教育体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随着助学贷款进入还款期后,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如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银行放贷不积极,使助学贷款工作的发展陷入瓶颈。如何有效解决助学贷款较高违约率的现象现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在结合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现状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逻辑推理的方法以及抽象建模,从激励约束机制的视角出发,对如何促进助学贷款工作的发展加以研究。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产生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通过设计有效的激励合同,能使代理人的行为不偏离委托人的期望。目前我国助学贷款显现出高违约风险,其深层原因就在于制度上存在缺陷,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不完善,无法实现对学生的有力约束。本文从此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了当前我国助学贷款的发展状况以及违约特性;并通过博弈的方法分析构建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性以及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将产生放大的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开展助学贷款较为成功的国家的经验,提出通过发挥国家助学贷款的差别利率效应,优化助学贷款的设计方案,发挥高校与银行的增信功能,完善助学贷款的风险分担机制以及重塑法律体系和道德约束机制等建设路径,来试图构建一个更为系统和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