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住宅小区的交通组织及其人性化设计
【6h】

住宅小区的交通组织及其人性化设计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实践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概念的界定

1.2.1 住宅小区的概念

1.2.2 小区交通的概念

1.2.3 人性化设计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组织结构

1.3.1 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中国住宅小区的发展及其交通现状

2.1 住宅小区的发展近况和趋势

2.1.1 住宅小区的发展近况

2.1.2 住宅小区的发展趋势

2.2 城镇交通发展对住宅小区的影响

2.2.1 中国城镇交通发展状况

2.2.2 交通发展对居民出行的影响

2.2.3 住宅小区的交通现状和矛盾

第3章 住宅小区交通体系的组成

3.1 住宅小区交通类型

3.2 住宅小区步行交通体系

3.2.1 步行入口

3.2.2 步行入口与城市公交的衔接

3.2.3 步行流线

3.2.4 节点

3.2.5 服务设施

3.2.6 入户

3.2.7 小结

3.3 住宅小区车行交通体系

3.3.1 车行入口

3.3.2 道路

3.3.3 停车入户

3.3.4 小结

3.4 住宅小区交通组织与管理

3.4.1 “人车分行”与“人车混行”

3.4.2 管理与监控

3.4.3 交通标识

第4章 住宅小区交通组织中的人性化设计

4.1 交通与环境协调设计

4.1.1 景观的尺度

4.1.2 景观的防护作用

4.1.3 景观的活动性需求

4.1.4 道路的景观性和趣味性

4.2 步行交通空间的交往性设计

4.2.1 步行活动与交往的关系

4.2.2 交通空间的交往性设计

4.3 无障碍通行与安全措施

4.3.1 道路的无障碍设计

4.3.2 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

4.3.3 活动场地的无障碍设计

4.3.4 残疾人专用设施

4.3.5 道路的安仝防护

4.4 小区交通的平静化

4.4.1 车行交通的平静化

4.4.2 步行交通的平静化

4.5 人文关怀与文化氛围的营造

4.5.1 规划布局

4.5.2 建筑设计

4.5.3 环境设计

4.5.4 现代中式民居

第5章 住宅小区的交通组织设计实例分析

5.1 “人车混行”模式

5.2 “人车分行”模式

5.3 “复合立体交通”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我国住宅产业迅猛发展,住宅小区数量和规模剧增,城市空间结构的扩大,使得城市居民出行距离和频率越来越高。机动化给予了城市扩张的动力,同时城市的机动总量和机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交通问题凸显,进而引发小区交通矛盾和冲突。由于我国住宅产业形成时间短,行业运行素质和小区品质良莠不齐,大多数住宅小区配套设施不全、后续管理不足,投机性的开发模式并没有采取很好的应对措施:要么是放任自流,引发安全问题:要么是盲目增加机动道路面积,使得环境品质更加恶劣。如何合理、有效地解决交通这一矛盾,提升居住品质,是现阶段住宅产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本文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分析思路,从设计、管理、制度等各个角度综合探讨小区交通的组织和协调,不仅探讨了小区的交通组织优化问题,而且进一步深入到小区整体布局和居住环境的营造。本文尽可能多视角、多侧面、多层次地进行综合研究,使研究成果更具指导性和实践性。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强调建立完善的小区交通体系,优化各交通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将整个交通体系的运行效率最大化。其次从人的行为习惯和生理特征角度,探讨人性化设计,力图建立以人为本的充满活力的小区。最后在建设和谐小区的宏观背景下,结合不同交通组织模式下的优秀小区案例分析,为解决当前住宅小区矛盾提供新的系统性思路和见解。同时,通过优化小区内部步行体系与城市公共交通之间的衔接,引导城市居民选择公交出行,在解决现实交通问题和发展长远公共交通目标之间寻找平衡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