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研究
【6h】

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2章 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成立根据和条件

2.1 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成立根据

2.1.1 单位与自然人成立共同犯罪的理论分歧

2.1.2 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之我见

2.2 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概念界定

2.2.1 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内涵

2.2.2 “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2.3 单位与自然人成立共同犯罪的条件

2.3.1 单位与自然人成立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

2.3.2 单位与自然人成立共同犯罪的主观条件

2.3.3 单位与自然人成立共同犯罪的客观条件

第3章 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类型

3.1 单位与非单位成员的自然人共同犯罪

3.1.1 单位与其委托代理人能否构成共同犯罪

3.1.2 单位与其上级领导能否构成共同犯罪

3.2 单位与该单位成员的自然人共同犯罪

3.3 特殊单位与特殊自然人共同犯罪

3.3.1 不同身份所构成之罪行为特征相同

3.3.2 不同身份所构成之罪行为特征不同

第4章 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定罪量刑

4.1 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定罪

4.1.1 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同一罪名时的情形

4.1.2 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不同罪名时的情形

4.2 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量刑

4.2.1 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中主从犯的认定

4.2.2 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刑罚适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又称不纯正的单位共同犯罪,单位与自然人成立共同犯罪的前提是单位可以作为犯罪主体和单位可以与自然人构成共同犯罪。构成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应当具备三个条件,即单位与自然人构成共同犯罪的主体适格;单位与自然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单位与自然人必须具有共同实行犯罪的故意。就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具体类型而言,单位与单位内部的自然人、单位与单位外部的自然人均可构成共同犯罪,在单位与单位内部自然人共同犯罪的场合,单位内部自然人应以独立的个人身份且为谋取个人利益才可与单位成立共同犯罪,而在单位与单位外部自然人共同犯罪的场合,以单位名义实施的,利益归属于个人的应认定为共同犯罪。对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认定,将其区分为单位与自然人触犯相同罪名和触犯不同罪名两种情形,其中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触犯不同罪名又可分为两种情形:罪名的不同是由于自然人与单位共同实施不属于同一犯罪构成的客观行为和罪名的不同是由于自然人与单位主体间的差别,应依据不同情形区别对待。在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定罪数额问题上,我国刑法对此规定了不同的数额起点,实践中应注意区分具体情形,综合考虑如何适用数额标准。对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应根据共同犯罪的基本原理,各共犯人在共同犯罪故意和共同犯罪行为的范围内,对共同犯罪结果承担刑事责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