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化痰定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浊中阻证)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估
【6h】

化痰定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浊中阻证)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估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西医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研究概况

1.1 PCI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2 PCI的危险因素

1.3 PCI的临床表现

1.4 PCIV的分类研究

1.5 PCI的诊断

1.6 PCI的鉴别诊断

1.7 PCI的治疗

2 祖国医学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研究概况

2.1 眩晕病名

2.2 眩晕的病因病

2.3 名老中医经验总结

2.4 现代医家依法遣方

3 生活质量

3.1 生活质量的概念研究

3.2 中医对生活质量的研究

3.3 眩晕生活质量的意义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治疗前两组病例的可比性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剔除、脱落标准

4 治疗方案

4.1 药物来源

4.2 用药方法及疗程

5 观测指标

6 疗效判定标准

7 统计学方法

8 试验结果

9 安全性观察结果

讨论

1 中药处方分析

2 对照组药物选择的原因

3 量表选择原因

4 不足和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化痰定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浊中阻证)的临床研究及对生活质量的干预,评价化痰定眩汤的有效性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对符合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浊中阻证)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共70例。两组基础治疗为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睡前口服;对照组是应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睡前口服;治疗组是应用化痰定眩汤,日2次口服。共观察14天,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及眩晕障碍量表(DHI)进行评分、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化痰定眩汤的有效性及对生活质量方面的改善效果。
  结果:经过一个疗程临床观察后,治疗后在中医证候的改善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疗效(P>0.05)无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改善头重如裹方面更有效(P<0.05);在DHI评分上,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无明显差异均有效,两组均能减少眩晕在患者躯体、功能、情感方面的影响,其中治疗组在情感方面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P<0.05),更有效。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4%和88.5%。
  结论:在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基础治疗下,化痰定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浊中阻证)疗效确切,在改善眩晕的基础上,能明显改善头部沉重感与束带感,并减轻眩晕在患者心理方面的影响,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深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