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工业部门资本能源替代研究
【6h】

中国工业部门资本能源替代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范畴与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框架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第2章 工业部门资本—能源替代的紧迫性分析

2.1 中国工业能源消耗形势严峻

2.1.1 工业部门能源供需缺口扩大

2.1.2 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结构失衡

2.2 低效能源利用提供了资本能源替代空间

2.2.1 我国能源强度存在提升空间

2.2.2 我国物理能源效率存在提升空间

2.3 快速资本增长提供了资本能源替代基础

2.4 以资本投入缓解能源压力

第3章 资本—能源替代的理论分析

3.1 资本能源替代实现机制

3.1.1 微观层面替代

3.1.2 宏观层面替代

3.2 包含能源参数的企业成本模型设定

3.3 能源要素替代弹性推导

3.3.1 Allen替代弹性

3.3.2 要素自价格弹性

3.3.3 微观层面的交叉价格弹性

3.3.4 宏观层面的相对替代弹性

3.4 企业能源要素替代模型结论

第4章 资本—能源替代的实证分析

4.1 数据选取及处理

4.1.1 资本价格与资本成本

4.1.2 劳动力和劳动力成本

4.1.3 能源价格和能源成本

4.1.4 要素比例及价格指数

4.2 要素替代实证

4.3 实证结果分析

4.3.1 要素自价格弹性分析

4.3.2 资本与能源的替代弹性分析

4.3.3 劳动与能源的替代弹性分析

4.3.4 中国与韩国的能源替代弹性对比分析

4.4 实证结论

第5章 促进资本替代能源的政策建议

5.1 引导要素价格的市场化变动强化替代效果

5.1.1 放松能源价格管制增强要素替代弹性

5.1.2 引导资本价格下降促进能源投入量降低

5.2 促进技术进步增强微观能源可替代性

5.2.1 投资于能源技术的开发应用

5.2.2 强化清洁低耗设备及工艺的开发推广

5.3 强化政策引导促进宏观替代

5.3.1 实施差异化金融政策

5.3.2 实施差异化税收政策

5.3.3 设立差异性准入门槛

5.3.4 强化产业污染整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表 1990-2011年要素价格、数量及总成本数据

展开▼

摘要

中国近几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着能源消耗量的急剧增长。随着能源对外依存度的不断上升和环境保护对经济增长约束的不断增强,未来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中国经济各部门尤其是工业部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利用强度。中国从“十一五”计划时期开始的宏观节能减排政策并没有在实质上减缓能源消耗的急剧增长,因此从微观视角入手,研究工业企业生产函数中资本与能源的替代原理与替代弹性,可以为我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参考。
  本文遵循“历史考察—理论分析—实证检验—对策建议”的逻辑对中国工业部门的资本能源替代问题展开研究。能源消耗、资本增长的历史数据表明,过高的能源消耗使得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也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而经济和金融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积聚了大量社会资本,资本能源替代存在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能源参数纳入到企业成本,建立了包含能源消耗的企业超对数成本函数,进而求解出了企业成本函数中各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通过运用1990-2011年中国工业部门数据对中国能源资本替代弹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资本与能源之间在绝对投入量上存在替代关系,劳动与能源之间在绝对投入量上存在互补关系,但要素相对投入量之间的替代关系存在不确定性。最后,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结论,本文从要素价格市场化引导、促进技术进步以及进行政策引导三方面提出了促进资本替代能源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