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制造品出口碳排放测算与分解研究
【6h】

中国制造品出口碳排放测算与分解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测算出口贸易碳排放的意义

1.2.2 测算出口贸易碳排放的方法

1.2.3 中国出口贸易碳排放的测算

1.2.4 文献简要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制造品出口碳排放测算与分解的理论基础

2.1 制造品出口贸易方式与碳排放

2.1.1 碳排放的全球转移

2.1.2 两种出口贸易方式碳排放的差异

2.2 制造品生产与碳排放的测算方法

2.2.1 制造品生产的产业关联性与碳排放

2.2.2 制造品全球生产一国实际碳排放的测算

2.3 制造品出口碳排放的分解

2.3.1 制造部门与非制造部门碳排放的分解

2.3.2 制造部门与非制造部门碳排放分解的方法

第3章 中国制造品出口碳排放的测算与分解

3.1 数据来源和说明

3.1.1 数据来源

3.1.2 数据说明

3.2 制造品出口碳排放的测算及其分析

3.2.1 制造品出口贸易碳排放总量

3.2.2 制造品出口贸易碳排放构成

3.2.3 制造品出口贸易碳排放的行业情况

3.3 制造品出口碳排放两部门测算及其分析

3.3.1 制造部门与非制造部门碳排放总况

3.3.2 制造部门与非制造部门碳排放的行业情况

3.3.3 非制造部门碳排放的具体分析

第4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4.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浪潮的兴起,碳排放问题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在贸易领域,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披上碳排放的外衣,企图以碳为名遏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作为贸易大国和碳排放大国,中国的出口贸易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将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传统制造业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碳排放的主要部门。无论从发达国家针对中国的苛责与限制出发,还是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目标出发,探究中国制造品出口碳排放的实际情况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减排措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2006-2010年我国制造品出口碳排放情况,并对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方式下的制造品出口碳排放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将制造品出口碳排放划分为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加以研究。
  研究表明:
  (1)制造品出口碳排放总量增长较快,但其年均增长率低于出口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与此同时单位出口碳排放呈下降趋势。
  (2)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碳排放在制造品出口总碳排放中比重相当,且两种贸易方式下碳排放的年均增长率均低于对应两者出口规模的年均增长率。
  (3)一般贸易出口碳排放的增速高于加工贸易,但其单位出口碳排放下降得更快。
  (4)进口中间产品有利于减缓加工贸易出口碳排放的增长速度,相对减轻了制造品国内碳排放的负担。
  (5)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化学工业这4个行业的出口商品是我国制造品出口碳排放的大户和碳减排的主要调整对象,且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也最多。
  (6)虽然我国制造品出口造成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制造部门本身,但非制造部门由于提供原材料、能源和服务等投入品而产生的碳排放在制造品出口碳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也不容忽视。
  (7)我国制造品出口间接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行业,其次来自服务业;能源消耗和服务消费是制造品出口间接碳排放的主要诱因。
  最后本文基于所得结论,就我国在全球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实现制造品出口碳减排,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