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典型非绿色消费行为形成机理研究
【6h】

典型非绿色消费行为形成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流程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流程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消费者选择理论和勒温行为模型

2.1.3 PRECEDE-PROCEED模型

2.2 文献综述

2.2.1 预算约束

2.2.2 消费者偏好

2.2.3 参照群体

2.2.4 社会责任意识

2.2.5 面子观念

2.2.6 社会风气

2.2.7 食物浪费的影响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理论模型的构建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

3.2.1 预算约束对典型非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

3.2.2 消费者偏好对典型非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

3.2.3 参照群体对典型非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

3.2.4 社会责任意识对典型非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

3.2.5 面子观念对典型非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

3.2.6 奢侈浪费风气的调节效应

3.3 问卷设计

3.3.1 问卷设计原则

3.3.2 问卷设计过程

3.3.3 问卷结构

3.3.4 计量尺度

3.4 调查设计

3.4.1 调查方法

3.4.2 调查对象

3.4.3 问卷回收

3.5 数据分析方法

3.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3.5.2 信度分析

3.5.3 效度分析

3.5.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3.5.5 层次回归模型分析

第4章 数据分析

4.1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4.1.1 预算约束量表的检验

4.1.2 消费者偏好量表的检验

4.1.3 参照群体量表的检验

4.1.4 社会责任意识量表的检验

4.1.5 面子观念量表的检验

4.1.6 奢侈浪费风气量表的检验

4.1.7 典型非绿色消费行为量表的检验

4.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3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1 各潜变量的总体水平分析

4.3.2 群组差异分析

4.4 研究假设检验

4.4.1 各变量对典型非绿色消费行为的直接影响

4.4.2 研究假设检验结论的解释

4.4.3 奢侈浪费风气的调节效应检验

4.5 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4.6 管理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调研问卷

附录C LISREL程序

展开▼

摘要

人类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稀缺、污染严重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可持续发展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学者们围绕绿色消费做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但忽略了一直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非绿色消费行为。这些非绿色消费行为已经给资源环境和公众健康带来了巨大隐患,其中的典型非绿色消费行为的危害更为严重。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典型非绿色消费的形成机理,从而采取有力措施引导消费者减少或避免非绿色消费行为的发生。
  本研究基于消费者选择理论和勒温模型,以奢侈浪费风气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消费者典型非绿色消费行为的形成机理概念模型。在青岛、长沙、武汉、南宁四个城市收集453份有效问卷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实证方法研究了消费者典型非绿色消费行为的形成机理,探讨了奢侈浪费风气的调节效应,并运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人口统计特征变量在不同路径中的影响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偏好、参照群体以及面子观念对典型非绿色消费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预算约束和社会责任意识则显著负向影响典型非绿色消费行为;奢侈浪费风气在预算约束、参照群体、社会责任意识以及面子观念对典型非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中存在显著调节效应,在消费者偏好对典型非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中不存在显著调节效应。不同消费者群组在预算约束、消费者偏好、参照群体、社会责任意识、面子观念对典型非绿色消费行为作用的5条路径中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学历、职业以及收入状况的群组更为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