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税收安排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及其政策优化研究
【6h】

税收安排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及其政策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索引

插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关文献综述

1.2.2 税收安排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关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税收安排与经济发展方式关系的理论分析

2.1 税收安排及其功能

2.1.1 税收安排的基本设置和规定

2.1.2 税收安排的功能

2.1.3 税收安排的约束条件

2.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其影响因素

2.2.1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界定

2.2.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

2.3 税收安排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理分析

2.3.1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视角下税收安排的调控机制

2.3.2 税收安排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和机理

第3章 我国区域税收安排及经济发展方式状况的考察

3.1 我国税收的区域差异化分析

3.1.1 我国省域税收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

3.1.2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税收的差异化分析

3.1.3 我国八大区域税收的差异化分析

3.2 我国区域宏观税负测算

3.2.1 区域宏观税负的涵义

3.2.2 我国宏观税负的衡量指标及分析

3.2.3 区域宏观税负比较分析

3.3 我国区域税收的构成分析

3.3.1 区域所得税的构成状况分析

3.3.2 区域流转税的构成状况分析

3.3.3 区域产业税的构成状况分析

3.3.4 空间维度下的税收构成状况分析

3.4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演变考察

3.4.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考察

3.4.2 我国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近年发展状况

第4章 税收安排影响区域创新发展的实证研究

4.1 我国区域创新发展分析

4.1.1 我国整体创新状况分析

4.1.2 分区域创新产出状况分析

4.2 实证设计

4.2.1 计量模型与指标选取

4.2.2 数据来源与统计描述

4.3 实证结果分析

4.3.1 全样本的实证结果分析

4.3.2 分区域的实证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税收安排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

5.1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评估与分析

5.1.1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度量

5.1.2 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评估

5.1.3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评估

5.2 实证设计

5.2.1 实证模型构建

5.2.2 实证指标选取

5.2.3 解释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5.3 实证结果分析

5.3.1 税收安排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实证分析

5.3.2 税收安排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实证分析

5.3.3 税收安排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分区域实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税收安排对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作用分析

6.1 我国区域生态环境及其环境税收状况考察

6.1.1 我国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6.1.2 我国环境税收现状分析

6.1.3 我国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测度

6.2 实证设计

6.2.1 实证模型构建

6.2.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6.3 实证结果分析

6.3.1 不同税负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6.3.2 不同税负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税收安排对区域收入分配公平影响的测度与分析

7.1 我国区域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与分析

7.1.1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及其税收安排的描述性分析

7.1.2 我国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

7.1.3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空间探索性分析

7.2 实证设计

7.2.1 模型设定

7.2.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7.3 实证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优化税收安排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8.1 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我国税收安排审视

8.1.1 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税收安排缺乏系统性和完善性

8.1.2 税制结构不合理,税收优惠政策单一

8.1.3 产业税收安排对各产业的支撑不够

8.1.4 总体税收安排未考虑区域特点

8.2 改革和优化税收安排促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8.2.1 制定差异化的税收安排,促进各个地区的区域创新发展

8.2.2 维持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8.2.3 基于企业创新目的,进行税收结构优化调整

8.2.4 基于技术外溢理论,设计合理的税收优惠安排

8.3 改革优化税收安排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8.3.1 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税收安排优化的基本思路

8.3.2 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税收安排优化的路径

8.4 改革和优化税收安排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8.4.1 增设环境保护税,改善环境质量

8.4.2 在不同区域实现各税种税率的差异化调节机制

8.4.3 建立灵活高效的税收优惠政策

8.4.4 完善税收征管和使用制度,保证环境相关税收政策的实行

8.4.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倡导循环经济

8.5 改革和优化税收安排促进区域收入公平的发展

8.5.1 优化税制结构,促进收入公平

8.5.2 完善具体税种,发挥其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

8.5.3 开征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的税种

8.5.4 完善和调整税收征管体系,促进税收调控的有效发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各区域的发展共同创造了“中国奇迹”。然而,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发展中的问题也纷纷出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日益突出,贫富悬殊、分配不公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式、低端化、非均衡的经济发展方式。因此,要保障我国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我国区域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发展方式。
  所谓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是指区域经济由传统粗放式、外延式、注重量的发展方式向集约式、内涵式、注重质量的发展方式转变。具体来说,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变,即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的发展转变到主要依靠创新发展的方式上来;二是经济发展结构的转变,从低端化、不均衡的结构转变到高度化、协调性的经济结构上来,其中,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上;三是经济发展效应的转变,即从以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转变到注重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四是经济发展目标的转变,即从注重GDP增长、注重财富的扩大转变到注重人的需要、民生幸福和共享发展成果上来,收入分配的公平是其中根本性指标。
  在制约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诸多因素中,作为政府治理和宏观调控基本工具和手段的税收安排起着重要作用。政府通过合理的税收安排,有效地调节相关主体的利益分配,激励或约束主体的经济行为选择,从而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式。税收安排作为一种政府合法获取财政收入、调节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制度安排,主要包括收什么税,收多少税和如何收税的设定和安排,通过一定的税收结构、税率、宏观税负等体现出来。税收安排一方面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在国家财政和市场之间的分配,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为政府公共品的供给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策的实施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影响主体经济行为的成本收益预期,调节相关主体有关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行为选择。具体而言,税收安排对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区域创新发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区域收入分配公平等来实现。
  首先,在全面回顾和评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论文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和具体体现入手,理论分析了税收安排的调控机制和手段,揭示了税收安排对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路径和机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视角下税收安排的调控手段包含微观市场调控、中观产业调控和宏观财政政策调控三个方面。微观市场调控机制主要体现在其对微观市场主体的生产要素成本、产出成本比、技术进步和资源使用成本等方面的调节上。中观产业调控机制主要体现在微观市场调控作用下不同产业的产品平均价格、边际成本率和均衡产量的差异化上。宏观财政政策调控机制主要体现了税收的正负双向作用,即一方面税收加重了市场主体的成本,另一方面为政府优化市场环境的政府支出提供了财力支持。税收安排通过以上调控手段对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生影响,其影响路径和机理如下:优惠的税收安排和以税收为财力支持的政府采购有利于提升市场主体的技术创新偏好,推动技术进步,转变整个经济发展的动力;优惠的税收政策或者较重的税收负担通过对一些具有某构成要素共同特征的市场主体产生正向或者负向的影响,进而对该构成要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作用;生态环境可持续化是经济发展效应转变的重要外化表现,生态环境问题的外部性内部化制度机制是税收安排影响经济发展效应转变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目标转变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区域收入公平,收入来源征税、税收转嫁和社会保障等路径是实现区域收入公平,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转变的重要手段。
  然后,论文在对我国区域税收安排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状态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和检验了税收安排对区域创新发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区域收入分配公平的影响路径和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当前宏观税负水平影响区域创新发展的正效应大于负效应,有利于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就税收结构而言,流转税占总税额比例越高的地区区域创新发展程度相对越高。就区域而言,东部地区的企业所得税占比与东部地区创新产出呈显著负相关。(2)税收安排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主要是基于三个层面:微观层面,流转税和所得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呈现出U型影响路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呈现出倒U型影响路径,同时资源税的征收不利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中观层面,第二、三产业税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呈现出U型影响路径,第二产业税收增加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第三产业税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呈现出倒U型影响路径;宏观层面,宏观税负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呈现出U型影响路径。就区域而言,市场机制较为完善的东部地区,流转税和所得税各变量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更为显著;中西部地区是劳动力输出的主要区域,流转税和所得税的增加在税收转嫁的影响下使得劳动力成本受到更为敏感的影响,故该区域流转税和所得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更为显著。(3)宏观税负过重使得企业为了缓解税收带来的成本压力,将环境污染成本外部化,不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税的征税有利于推动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化。就区域而言,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宏观税负对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化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资源税对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化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4)整体而言税收并没有起到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个人所得税与区域收入差距呈现出了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我国实行的分类所得税制对高收入群体的征税力度不足,没有增强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差距调节功能;消费税与收入差距呈现正相关的关系;随着房产税的增加,收入差距在缩小。
  最后,根据前述理论和实证分析,论文在对我国税收安排进行综合审视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区域创新发展方面,制定差异化的税收安排促进各个地区的区域创新发展,维持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基于企业创新目的进行税收结构优化调整,基于技术外溢理论设计合理的税收优惠安排;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针对不同区域合理设置生产要素税收区间,完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税收政策,针对资源充裕生产区域合理改革资源税,优化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区域差异化税收安排,合理运用税收优惠和制度化等措施,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增设环境保护税改善环境质量,在不同区域实现各税种税率的差异化调节机制,建立灵活高效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税收征管和使用制度保证环境相关税收政策的实行,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区域收入公平方面,优化税制结构促进收入公平,完善具体税种发挥其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开征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的税种,完善和调整税收征管体系促进税收调控的有效发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