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研究
【6h】

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技术路径、创新点

第2章 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及其碳排放的现状

2.1 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界定

2.2 我国各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状

2.3 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

2.4 小结

第3章 污染密集型产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

3.1 模型构建

3.2 数据说明及整理

3.3 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碳排放因素分解的区域差异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减排努力及减排潜力的区域差异

4.1 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减排努力的区域差异

4.2 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减排潜力的区域差异

4.3 小结

第5章 政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附录B

附录C

展开▼

摘要

全球变暖是当前国际政治的热点议题之一,世界各国都纷纷将减排问题纳入能源战略中。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承诺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将碳排放强度降低40-50%,这一减排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各地区各产业减排政策的实施,而我国碳排放量持续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制造业尤其是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造成的,因而从区域层面上分析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碳排放状况对于各地区指定科学合理的减排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在产业界定的基础上,从产业规模、能源消费、产业转移及碳排放量等方面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及其碳排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利用完全分解技术从每年和分阶段角度分析2000-2012年15个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解析差异原因。然后,基于脱钩理论深入研究各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碳排放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脱钩状态和政府减排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最后从碳排放强度的角度对各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减排潜力进行分析和挖掘。结果表明:(1)从因素分解角度看,产出效应是各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碳排放增加的主导因素,能源强度总体上是抑制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排放强度效应对各地区碳排放的正负效应有较大区域差异。在样本期内,各地区碳排放变化整体为正值,变化最大的区域因阶段不同存在差异。(2)从脱钩角度来看,对总脱钩指数贡献最大的是能源强度,其次是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在2000-2006年、2006-2012年各地区基本呈弱脱钩状态,北京在两阶段恒为未脱钩,福建、江西各有一个阶段为未脱钩,减排政策的执行缺乏有效性,北京在两阶段减排政策无效,其余地区的减排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碳排放的急剧增长。(3)从减排潜力来看,各地区减排潜力都在50以上,但存在区域差异,山西的减排潜力高达94.98,其次是内蒙古、宁夏、新疆,北京仅50.88,从东中西部来看,东部地区的减排潜力整体大于中西部地区;从行业的减排潜力角度来看,北京、天津和湖北的减排潜力排名靠后,而山西、内蒙古、河南、宁夏、新疆等地区减排潜力排名靠前,化学制品业、有色金属压延业的减排潜力区域差异较大,黑色金属冶炼业、电力生产供应业区域差异较小,且石油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业、电力生产供应业的减排潜力基本在全国水平以上。减排潜力区域差异是由各地区产业发展程度、能源效率、资源禀赋等多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最后基于结果,从能源强度、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政府监管几个方面,就如何实现减排目标提出粗浅看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