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电影二级市场的经营现状与发展策略
【6h】

中国电影二级市场的经营现状与发展策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中国电影市场的分类

1.3 本文相关的文献综述

1.3.1 关于电影二级市场的文献综述

1.3.2 关于电影产业的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国电影二级市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1 中国电影二级市场的渊源与发展

2.1.1 七十年代以前的统购统销和包场放映

2.1.2 八九十年代的承包制和二轮放映

2.1.3 新世纪实施院线制后一二级市场的分化

2.1.4 二级市场在院线市场和农村市场的夹缝中求生

2.2 中国电影二级市场典型案例调查与分析

2.2.1 “暖系列”电影在二级市场的成功运作

2.2.2 国产英模电影在二级市场的经营情况

2.2.3 影企联姻的社区数字院线开发

2.2.4 国家政策扶持的校园数字院线建设

第3章 中国电影二级市场的经营特征

3.1 中国电影二级市场的发行特征

3.1.1 行政性:红头文件引路,组织团体包场

3.1.2 行业性:联合行业发行,系统内部消化

3.1.3 地域性:地区承包发行,主攻本地市场

3.2 中国电影二级市场的放映特征

3.2.1 配合活动集中放映,市场反响强烈

3.2.2 放映周期不受限制,长尾效应凸显

3.2.3 放映地点灵活便捷,培育目标受众

第4章 基于电影二级市场性质的发展策略

4.1 电影二级市场是文化市场的特殊形态

4.1.1 满足更广大受众的观影需求

4.1.2 传播主旋律电影的重要阵地

4.1.3 扩大国产电影的传播范围

4.2 发展电影二级市场需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4.2.1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减弱政府主观干预

4.2.2 政府助推完善产业链,改善一盘散沙格局

4.2.3 成立第三方监督机构,加强市场规范管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专业实践活动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电影二级市场是独立于一级主流院线市场和三级农村市场之外的一种市场形态,其最早的源头要追溯到城乡分治的计划经济时期。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统购统销和包场放映是电影二级市场的萌芽状态。八九十年代电影行业实行的承包制,使地方制片单位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促进了制片方自办发行的诞生。在2002年实行院线制之后,二级市场正式从主流院线市场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中国特色的市场概念。如今,在主流院线市场和农村市场都有了合理可行的经营模式的情况下,二级市场还是以散户的形式存在于我国的电影市场体系当中,发展路径尚不明朗。
  电影二级市场是主流院线市场和农村市场以外的电影经营活动,主要包括影片拷贝的发行与放映。其经营特征主要体现在:发行方面,电影二级市场主要由红头文件引路,组织团体包场,行政色彩较浓;联合行业发行,系统内部消化,对行业的依赖性较大;地区承包发行,主攻本地市场,具有一定的地域限制。在放映方面,电影在二级市场往往配合重要纪念活动、思想教育活动或者大型公益活动集中放映,放映效果突出;其放映周期较长,可以实现长效放映;放映地点主要针对目标受众特设,更加灵活便捷。
  电影二级市场作为文化市场的特殊形态,其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发展电影二级市场有利于扩大主旋律电影和中小成本国产电影的传播范围,满足更广大受众的观影需求。电影二级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过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政府干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条不完善,缺乏可持续的经营模式;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透明有效的监督和反馈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发展电影二级市场需要将政府扶持和市场经营有效结合起来,通过政府搭建订购平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组建二级数字院线,建立市场监督机构和受众反馈机制等手段,逐步盘活二级市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