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进行体标记“在”和“着”的句法语义研究
【6h】

汉语进行体标记“在”和“着”的句法语义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List of Abbreviation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The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1.3 Research Questions and Possible Solutions

1.4 Theoretical Framework

1.5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Introduction

2.2 Previous Studies on Tense and Aspect

2.3 Previous Studies on Chinese Progressive Aspect Marker Zai and Zhe

2.4 Remaining Problems of Previous Studies

2.5 Summary

Chapter 3 Analysis of Chinese Progressive Aspect Marker Zai and Zhe

3.1 Introduction

3.2 Meaning Differences

3.3 Linear Order Position Differences

3.4 Syntactic Differences

3.5 Summary

Chapter 4 Analysis of The Co-occurrence of Chinese Progressive Aspect Marker Zai and Zhe

4.1 Introduction

4.2 Analysis of the case of the co-occurrence of zai and zhe

4.3 Summary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Appendix B 详细中文摘要

致谢

展开▼

摘要

汉语进行体标记一直是形式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关于汉语进行体标记“在”与“着”的研究其实已经颇为丰富,但仍存在一些争议。众多古今中外的学者对进行体标记“在”与“着”的分析还是局限于在在动态与静态的二元对立基础上来进行对比研究的。这一观点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语料证明,但存在的漏洞居多,不足以解释一些事实存在的语言现象,存在的争议仍未得到很妥善的解决。
  本文以汉语进行体标记“在”与“着”为研究对象,结合句法学和形式语义学理论,从语义与句法的角度来考察其作为体标记在句中意义,线性次序位置与句法上的区别,以及说明并解释两者同时出现在一个进行体句子里的现象。本文还借鉴了王媛(2012)对均质性事件的定义,她将代数格理论运用到对谓词结构的事件性分析中,用形式语言刻画出了均质性特征。
  为了解释汉语进行体标记“在”与“着”的差异,我们提出以下的三个研究问题:1)均质性事件到底应如何界定,其特点又是什么?均质性是如何影响汉语进行提标记“在”与“着”的用法的?2)汉语进行体标记“在”和“着”在句法语义上的区别分别是什么?3)当他们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时,他们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其在句中的位置又是什么?
  针对以上的三个问题,本文得出如下解释:1)根据王媛(2012)对均质性事件的研究,我们得出均质性结构是指如若其谓词性结构所引导的事件具有均质性,则其所有子事件均具有均质性。2)汉语进行体标记“在”与“着”在语义区别上受均质性特征的影响,有四种不同之处;句中位置方面,“在”与“着”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在”出现在动词前,“着”出现在动词后;句法差别主要体现在“在”是自由语素,位于句子的“谓头”语法位置上,可引导其最大句法投射体貌短语,“着”是黏着语素,位于轻量动词节点下,可吸引动词上移与之结合。3)当两者共同出现于一个句子中,表示动作行为从现在这段时间的持续一直延续到未来。其中,“在”主要暗指动作从过去一直持续到现在,而“着”则暗指动作从现在延续到未来。
  本研究对“汉语进行体标记在与着”的对比分析提供了参照,使得学习汉语的人能更加清晰地明白“在”与“着”在用法和意义上的区别,让汉语学习者能更准确无误的使用好这两个进行体标记。

著录项

  • 作者

    陈哲;

  •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南大学;
  • 学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伍雅清;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句法 ;
  • 关键词

    现代汉语; 体标记; 句法语义;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