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研究
【6h】

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2章 地方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地方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研究的缘起

2.3 地方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的理论依据

2.4 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模型的构建

第3章 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现状分析

3.1 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的演进历程

3.2 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3 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第4章 国外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的经验借鉴

4.1 美国地方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经验启示

4.2 德国地方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的经验借鉴

4.3 日本地方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的样本分析

第5章 完善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的路径举要

5.1 引力提升

5.2 推力强质

5.3 压力优化

5.4 阻力消除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全球公共行政环境的变革,传统单一化、分割化、碎片化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严重滞后于复杂的现代政府治理场域,成为制约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体制性障碍。面对传统单一地方政府公共行政的困境,西方各国开始探索提升政府协同治理水平的径路,涌现众多的治理理论。这些治理理论在指导地方政府提升协同治理水平的实践中表现出理论的某种程度的背离,陷入了传统治理模式向现代治理模式转型的困境中。因此,理论界急需对地方政府间协同治理为何难以为继这一问题给予理论上的解答与实践中的指导。
  京津冀府际协同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严重制约了京津冀区域治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为此,本研究在借鉴协同治理理论的基础之上,主动跳出西方关于地方政府间协同治理研究的“窠臼”,将研究对象聚焦于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以期实现本土化理论创新研究,发掘提升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水平的可行性策略。首先,本文从理论层面探析了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的缘起。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理析了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的内涵、特征及要素。其次,本文以集体行动理性选择理论、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激励理论等为理论依据,构建了“京津冀地方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模型”。以该模型作为研究框架,比较详细分析了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诸多问题及其原因。由于京津冀府际协同的利益补偿机制、利益整合机制、信任机制的缺失,传统官僚制的制约,正式制度不健全与非正式规则盛行等因素的作用,导致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运行中引力有限、压力失衡、推力不足和阻力偏大等。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炼出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的提升路径。最后,通过对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动力机制的审视与检讨,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动力机制缺失是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长期停滞的深层次原因。二是平等的治理主体可以增强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的引力。三是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需要协同方面的权力支撑,中央政府适度下放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方面的权力有利于增强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的动力。四是适度、合理的压力易使京津冀政府产生协同治理的紧迫感,有利于提升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的动力。五是建立京津冀政府间利益补偿机制,并重构其信任关系,可以消除京津冀府际协同治理的阻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