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组织隐藏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研究
【6h】

组织隐藏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及发展现状

1.3.1 群组密钥协商协议

1.3.2 秘密握手协议

1.3.3 组织隐藏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基础理论

2.1 计算复杂性相关概念及问题假设

2.1.1 可忽略函数

2.1.2 概率多项式时间算法

2.1.3 双线性映射

2.1.4 离散对数问题

2.1.5 Diffie-Hellman算法

2.1.6 Diffie-Hellman问题

2.2 可证明安全理论

2.2.1 可证明安全概述

2.2.2 可证明安全理论的证明方法

2.2.3 安全分析模型

2.2.4 形式化安全模型

2.3 本章总结

第3章 基于Schnorr签名的秘密握手协议

3.1 预备知识

3.1.1 秘密握手协议

3.1.2 Schnorr签名算法

3.1.3 BD协议

3.2 基于Schnorr签名的多方秘密握手协议

3.3 协议的安全属性定义

3.3.1 正确性

3.3.2 不可区分性

3.3.3 可认证性

3.3.4 组织隐藏

3.3.5 不可关联性

3.4 协议安全性证明

3.4.1 正确性证明

3.4.2 不可区分性证明

3.4.3 可认证性证明

3.4.4 组织隐藏证明

3.4.5 不可关联性证明

3.5 本章总结

第4章 基于短签名的组织隐藏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4.1 预备知识

4.1.1 组织隐藏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4.1.2 短签名算法

4.1.3 非对称群组密钥协商协议

4.2 基于短签名的组织隐藏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4.3 协议安全属性定义及证明

4.3.1 完美前向安全性定义及证明

4.3.2 组织隐藏定义及证明

4.3.3 可检测性定义及证明

4.4 本章总结

第5章 本文总结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进步,基于网络技术的通信需求大量出现,其中,基于密码学的群组通信已经成为了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但是考虑以下情景:对于组织信息需严格保密的特工组织或者私密性较强的社交群组等这类群组内的信息交互双方而言,在通信之前他们不知道对方的组织信息也不希望对方知道自己的组织信息,在通信之后,也希望自己属于该组织的相关证据信息能够被及时地清除,即保证自己的组织信息不被泄露。
  传统的群组密钥协商协议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中群组通信的需求,所以,诸如秘密握手协议和组织隐藏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等概念应运而生。在公共信道上,秘密握手协议可以让来自于同一群组的成员秘密地进行关系认证。而组织隐藏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不但能够实现同组织内的成员间的相互认证,还能为其协议的参与者们建立共享会话密钥,并保证建立的会话密钥是安全的。由此可知,该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正是在对秘密握手协议及组织隐藏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进行大量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而来提出自己的相关工作。
  具体而言,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对群组密钥协商协议、秘密握手协议及组织隐藏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的概念和研究进展进行相关介绍,对可证明安全理论给出了系统的阐述。
  (2)提出了一个基于Schnorr签名算法的秘密握手协议,并通过在可证明安全理论下建立的安全模型对该协议的相关安全属性(正确性、不可区分性、可认证性、组织隐藏和不可关联性)给予了证明。
  (3)提出了一个组织隐藏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是基于短签名算法和Wu等人的单轮非对称群组密钥协商协议的,并且本文依据可证明安全理论以Jarecki等人提出的组织隐藏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的理想安全属性(完美前向安全性、组织隐藏、可检测性)为对象来对其进行了安全证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