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我国地方院校筹资机制的研究
【6h】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我国地方院校筹资机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在教育部2007年度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谈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时指出:要继续相对稳定招生规模,认真做好2008年招生计划安排和管理工作,进一步把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提高质量上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资金缺口不断加大,同时学费过高的呼声已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高校的经费筹措问题愈来愈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我国地方院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已经达到95%,这一层次的院校培养着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的人才,然而地方院校的教育经费却随着招生的扩大有下降趋势,这种状况与提高高等教育培养质量的愿望是相悖的。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词是“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提高”。这无疑抓住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和主要问题。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物质保证和基础。而地方院校是近年来高校扩招的主力军,是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多样化人才的摇篮,是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近年全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由地方政府管理或以地方政府为主管理的高校已达到全国高校的95%,地方院校为国家培养了75%左右的本科生,地方院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地方院校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创新是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各地建设的主力军,也是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时期改革的主战场。在党中央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对于第一层次: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国家正在下大力气抓义务教育,增大投入,努力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对于第三层次: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主要是研究生教育,主要由教育部所属的重点高校完成,国家近年来也在大幅度地对这些高校增加投入。对于第二层次: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主要是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培养,主要是由全国地方院校来完成。因此,研究地方院校的筹资机制,对解决地方院校教育资源的不足及有效利用,为确保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以保证实现“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在利益相关者视域下选择我国地方院校筹资市场机制作为研究课题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地方院校制定正确的筹资策略,从而构建一个良性的筹资市场机制提供一定的借鉴及参考。 本文首先分析了与建立筹资机制相关的理论,在对成本分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及教育公平理论等加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在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我国地方院校经费筹措机制的研究和建立所遵循的理论依据。 接下来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域下分析了我国地方院校筹资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从内部治理来看地方院校的筹资渠道非常有限,主要依靠学费和政府拨款,在相同的筹资渠道内,筹资方式也非常单一;另一方面从外部治理来看,国家虽然从宏观的政策法律上支持高等院校进行多渠道筹资,但是高等教育系统客观存在着分层现象,国家并没有针对广大的地方院校给予筹资政策方面相关制度的支持,因此缺少有力支持地方院校筹资的制度。学校的发展需要资源,而资源是奇缺的,需要竞争的,而且就今天的社会发展而言,资源获得的基础是社会交换,用资源换取对自身需要的满足是社会主体之间一个基本关系。因此在考虑学校的筹资目标时,必须建立在需要与交换的基础之上。学校在竞争学校的发展资源时,实际上更多的时候是站在自身的角度来思考学校的发展,以此提出学校发展的资源需要。但是学校发展的资源掌握在这些利益主体的手中,如果找不到这个结合点,学校的发展只是一厢情愿。所以如何形成学校与资源主体即利益相关者主体之间的共同的发展基础,这构成了学校筹资机制的理念基础。因此本文试图从内部治理的观点构建地方院校的筹资机制,提出扩大筹资渠道及在同一渠道下可以争取不同的筹资方式的建议;同时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共同治理的观点下对改进地方院校的外部筹资环境提出了完善支持地方院校外部筹资制度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