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楼梦》评点话语之核心概念探究
【6h】

《红楼梦》评点话语之核心概念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之界定

第二节 研究现状之述评

第三节 研究意义之阐释

第一章 《红楼梦》评点之叙事大结构概念

第一节 “间架”之“一树千枝”:评多维立体之表层叙述结构

第二节 “万境归空”:评有、无二元对立之深层叙述结构

第二章 《红楼梦》评点之情节推进法概念

第一节“伏线”、“千里伏线”与“草蛇灰线”:评预叙法之概念

第二节“补写”、“倒卷帘法”与“云罩峰尖法”:评倒叙法之概念

第三节 “穿插”、“横云断岭”与“山断云连”、“拉来推去”与“辗转相逼”:评插叙法之概念

第三章 《红楼梦》评点之叙事节奏概念

第一节 “重作轻抹”与“急脉缓受”:评叙事节奏之“急”与“缓”

第二节 “大有节奏”:评叙事节奏之“张”与“驰”

第四章 《红楼梦》评点之叙事视角概念

第一节 “烟云模糊”:评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的模糊转换

第二节 “避难法”与“化板为活法”:评限知视角之化“繁”就“简”

第五章 《红楼梦》评点之人物叙写概念

第一节 评人物性格塑造

第二节 评人物语言雕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 录: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场域,中西方文论在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系统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在小说批评理论领域则直接体现为二者言说方式的不同。西方叙事理论多借助普遍性概念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并以形式逻辑的同一律和排异律来构建逻辑严密的言说话语体系。而中国叙事理论则多将对普遍规律的感性认识浓缩为凝练性的词组性术语。这种词组性术语不受形式逻辑的约束,重在言外之意。故或可视为中国式的特殊“概念”。而以这种中国式“概念”为切入点来探究浩如瀚海的中国小说评点话语,无疑有利于构建中国叙事学话语言说体系,从而发展中国叙事学之路。
  本文专以《红楼梦》的5家重要评点(脂砚斋、王希廉、陈其泰、哈斯宝、张新之)中的精炼性关键概念为研究对象,参照西方叙事学的理论成果,分别从叙事结构、情节推进法、叙事节奏、叙事视角以及人物叙写论等五个方面,以“披沙拣金”的态度对《红楼梦》评点话语中的核心评点概念进行抽象概括、系统归纳及理论总结,以期挖掘出隐匿其中的中国小说叙事学理论精华。
  中国文人“统观性”思维使得叙事文类中的“结构”成为小说作者首先考虑的问题,而评家也大多是带着对某种“结构”的认识来进行评点的。在《红楼梦》评点中,“间架”之“一树千枝”是脂砚斋对世情叙事多维立体之表层叙述结构所呈现的原生态图景的形象概括。而“万境归空”是脂砚斋对《红楼梦》有、无二元对立转化之深层叙述结构的朴素理解。
  叙事文本的线性逻辑结构使得《红楼梦》评点家们多在时序关系中观察审视《红楼梦》之情节推进。他们所评之“伏线”、“补写”、“穿插”与西方叙事理论所言之预叙、倒叙、插叙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在《红楼梦》评点家们看来,由于这些时序错置的最终指向叙事序列的编排,它们实际上均属情节推进之法。脂砚斋以“花开半看、酒饮微醉”式“伏线”对《红楼梦》中隐谲示意式预叙详加评点,又以“千里伏线”评大时空跨度之“伏”。当然,“草蛇灰线”因对叙事序列有联结贯穿也受其重点关注。
  而《红楼梦》中的倒叙,因由在场到不在场的模糊指向对叙事时空的无限延展,被脂砚斋问以“是补写否?”此外,“倒卷帘法”作为倒叙与复叙的结合,使得叙事序列在跨时空联结之中又遥相对照。“云罩峰尖法”作为倒叙与预叙的结合,则体现着对叙事时空的压缩。当然,《红楼梦》表层叙述结构之多维立体实有赖于插叙。正因“七穿八达”之“穿插”,才有叙事序列之“间三带四”。
  当然,《红楼梦》评点家们也惯从时速即叙事速度的角度来观察《红楼梦》叙事情节之推动与叙事序列之编排。脂砚斋首以“重作轻抹”与“急脉缓受”审视《红楼梦》中慢节奏的场景叙述与快节奏概叙之间的运动过程。陈其泰所评之“大有节奏”所关注的是叙事节奏之“张”与“弛”。所谓“张”与“弛”是指慢节奏的场景叙述所营造的阅读气氛。这种阅读气氛既有紧张气氛之“张”,又含心情放松之“驰”。
  而在分析《红楼梦》叙事视角时,脂砚斋首以“个中人”概念来点明,自己对于作者、叙述者、读者间不同归属的明确区分,进而以“烟云模糊”来点出“石兄”这一叙述者所拥有的限知视角与作者赋予“说书人”的全知视角间的模糊转换。此外,曹雪芹还惯以书中人物的限知视角而对书中情节作化“繁”就“简”的处理。脂砚斋之“避难法”与陈其泰之“化板为活法”都点出了此处。
  《红楼梦》“一洗小说窠臼”之处不仅在于人物表象的描绘,更在乎人物性格的熔铸。而评点家们在宏观审视《红楼梦》之人物性格塑造后,都发现曹雪芹多用对比衬托之法。故王希廉以“两相形容”来点评不同人物之对比塑造。而哈斯宝之“暗中抨击”发现曹雪芹如何以人物性格之内外反差来突出塑造人物。脂砚斋之“上下左右”则较为客观地总结了《红楼梦》中的衬托法。在人物性格的微观雕琢方面,脂砚斋以“声口”来评点由人物性格之个体差异所呈现的个性化语言,更以“囫囵语”来评点复杂矛盾之语言所折射出的人物性格之秘奥复杂。
  总之,评点家们在分析《红楼梦》之叙事结构、情节推进、叙事节奏与视角以及人物叙写论等方面时,总结出了多个极富中国叙事学特征的评点概念。这些概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古代小说的批评范畴,为建立中国现代叙事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