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城镇化:居民福利、测度与影响——基于江苏省数据
【6h】

新型城镇化:居民福利、测度与影响——基于江苏省数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 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动态

1.4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章节安排

2新型城镇化、居民福利的理论基础

2.1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及特征

2.2居民福利的内涵、特征及具体内容

2.3新型城镇化、居民福利的测度及分析方法

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流动人口迁移的博弈分析

3.1新古典经济学视角下的假设和分析方法

3.2博弈模型要素及设定

3.3参与主体的福利净得与模型求解

3.4对博弈模型两个逆向归纳解的解释

4居民福利水平与人口流动状况的测度

4.1 居民福利水平的测度

4.2居民福利水平测度结果及评价

4.3江苏省人口流动状况的测度及结果

4.4人口流动状况测度结果的评价

5居民福利水平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分析

5.1居民福利水平、人口流动和城镇化率的静态分析

5.2居民福利水平、人口流动和城镇化率的动态分析

6推进江苏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6.1改革绩效考核方式,健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

6.2实施区域差异化发展策略,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

6.3提高城镇居民整体福利水平,彰显新型城镇化的民生内涵

7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结论

7.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城镇化进程导致越来越多人口进入城镇就业与生活,而保障和改善民生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关注居民福利水平,并对其进行构建与测度是以人为核心的重要体现。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首先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和居民福利水平的概念、特点及内容,并根据居民福利的内涵构建了城镇化下居民福利水平的指标体系。然后从理论角度出发,利用博弈论研究不同政策环境下地方政府和流动人口各自的成本、收益以及福利净得,并推断了双方选择的均衡行为。再次通过因子分析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江苏省各市的居民福利水平进行测度,并与江苏省城镇化进程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1)从博弈分析的均衡解看,在不同的政策环境下,政府和转移人口的行为选择也存在差异。政府选择阻碍性政策时,流动人口倾向于暂居,反之,政府选择鼓励性政策时则流动人口倾向于定居成为市民。(2)从测度出的2014年江苏省居民福利水平的综合得分看,江苏省居民福利水平的区域性特征明显,苏南地区的居民福利水平普遍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3)从静态角度看,居民福利水平与人口净流入量呈同向变动。居民福利水平高的苏南地区其人口净流入量和城镇化率均高于居民福利水平偏低的苏北地区。(4)从动态的角度看,城镇居民的福利水平会对居民是否定居成为市民有较大的影响。且通过江苏省近十年的数据显示,居民福利水平偏高的苏南地区其城镇化率也比较高,居民福利水平偏低的苏北地区其城镇化率也落后于其他区域。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改革绩效考核方式、实施区域化发展策略和提高居民整体福利水平这三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江苏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