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和谐社会构建的公民科技文化素养的实证研究
【6h】

基于和谐社会构建的公民科技文化素养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1章公民科技文化素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1.1相关概念的界定

1.2和谐社会的解读

1.2.1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1.2.2本文对和谐社会内涵的理解

1.3公民科技文化素养

1.3.1公民

1.3.2科技文化素养

1.4公民科技文化素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1.4.1公民科技文化素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1.4.2提高公民科技文化素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1.4.3提高公民科技文化素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第2章公民科技文化素养现状及其分析

2.1公民科技文化素养的现状

2.1.1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

2.1.2对科学术语的了解情况

2.1.3科技意识

2.1.4科技行为

2.1.5对科技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了解程度

2.2对公民科技文化素养现状的分析

2.2.1公民科技文化素养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2.2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第3章提高公民的科技文化素养的对策探讨

3.1政府的全力支持是提高公民科技文化素养的前提

3.2加大科学普及力度是提高公民科技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

3.3全民参与是提高公民科技文化素养的关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发展最为活跃的因素。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和谐社会的构建必然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强有力推动,也离不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作为国民素质核心内容的科技文化素养则决定了人类文化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一个国家的公民具有的科技文化素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到这个国家整体实力的发展。而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在知识经济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提出的,必然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支撑,因此,对公民科技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民的科技文化素养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基础,成为和谐社会的实力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迫切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实证调查和研究来了解当前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下,公民科技文化素养的总体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男女性公民科技文化素养存在差异且差异在拉大,公民科技文化素养随年龄结构下降趋势明显,城乡公民科技文化素养水平极不平衡以及科学精神缺失,封建迷信仍有市场等与和谐社会构建要求不符的问题。社会生产力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是推进公民科技文化素养提高的根本动因和基础;健全的体制与配套政策是调节公民科技文化素养发展的中介;大力推进科学教育与科学普及事业发展是有效提高公民科技文化素养的关键;对传统文化糟粕的积极扬弃,自觉的弘扬科学精神是提高公民科技文化素养的保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全面提高公民科技文化素养,本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若干途径,主要集中在政府支持、科学普及和全民参与这三个方面。其中,政府的物力支持和政策保障是提高公民科技文化素养的前提,加强科学普及力度是提高公民科技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全民参与将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提高公民科技文化素养的氛围。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成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和来源,为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早日迎接真正的和谐社会到来做一些努力,具有较强的实证性和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